名列台灣歷史建築百景的旭昇居,是日治時期南州(舊名溪州)企業家張朝輝的故居,宅第主人以別號命名,寓有旭日東昇、事業蒸蒸日上的期許。孰料造化弄人!屋主終竟身陷囹圄含冤而死,偌大事業王國,一夕土崩瓦解。窮愁寥落間,溪州望族之女許麗姬,嫁入張家為媳,日夜奔走打拚,一手撐起了張家大業。
事業成功起大厝 特高風暴繫獄遭難
清朝道光初年,張氏先祖移民台灣,落腳溪州七塊厝,廣置田產建立基業,第三代傳人張積慶,育有國嘉、國清二子,另過繼國良為養子。國良膝下無子嗣,又領養朝輝以賡續香火。
朝輝在父親的嚴格督導下,幼習漢文,造詣甚深,及長更勤敏奮進,廣布事業觸角。接掌家業後,他致力米種改良,增加農產收益,並跨足米糧貿易、畜產養殖、採蔗製糖等事業;此外,他還經營戲院、創立信合社(農會前身),多角化經營有道,讓他累積萬貫財富,坐擁田產80餘甲、東港大潭魚塭(今大鵬灣)13甲。
財力雄厚、熱血有為的他,年紀輕輕便擔任溪洲信販購利組合長、東港郡畜產組合代議員、七塊厝第二代保正、自治改制後林邊庄第一屆協議會議員等職。保正任內,他積極爭取村里建設,深得鄉親敬重。在七塊厝,他是名重一方的傳奇人物。
1926年,26歲的張朝輝規劃起建大厝,他以一年為期,遊歷日本、上海、西班牙等地考察,回台後積極擘劃興建事宜。起建當時,同村蔡姓大戶正好也在蓋房子,兩家較量財力,經常互探虛實,若覺建築規格略遜對方一籌,便命工匠打掉重作,如此你來我往及至落成,施工費用相當於13甲土地。
張家大厝坐東朝西,採單進雙護龍三合院形制,搭配巴洛克裝飾的山牆泥塑與西式柱列、簷牆及迴廊,外觀屬閩洋融合式建築,室內格局則為日式和風。有別於傳統合院,張宅庭院以花園取代稻埕,正身山牆頂端更塑有展翅飛鷹,寄寓張家振翼翱翔、鴻圖大展之意。
風流蘊藉的他,除講究建構格局,還不忘為新居添注詩書風雅。他禮聘府城彩繪大師陳玉峰進駐府中,進行正廳壁畫彩繪,舉凡忠孝節義、化外仙翁、嫻淑仕女、花鳥山水,無不入畫。1929年,旭昇居竣工落成,在鄉里傳為一時佳話。
1942年,日本太平洋戰事節節失利,台灣反日風潮四起,引發殖民統治者的高度緊張。為弭亂於未然,日本特高警察羅織罪名,接連炮製多起政治案件,大舉逮捕社會菁英,藉以殺雞儆猴。樹大招風的張朝輝也在搜捕之列。
張氏被押解上車時,次子徵雄正放學回家,朝輝招手揮別的身影,成為親子永別的記憶。張氏被捕後,以叛亂罪名解送台北刑務所囚禁,飽受嚴刑拷問的他,三年後冤死獄中,享年45歲。
張朝輝被捕後,家中大半田產遭日人沒收,東港大潭魚塭也遭日本軍部沒入,改建為日軍水上飛機基地。張家頓失所依,只好變賣值錢家當,換取生活所需;為減輕主人負擔,長工傭人們不得不紛紛求去。
愛其所愛嫁寒門 一手撐起夫家業
張朝輝妻陳氏未育男丁,領養長子坤都後,其妾方生嫡子,取名徵雄。張家橫遇變故,大哥張坤都結婚年餘又因肺病去世,張徵雄為了守護家庭,高中畢業後未再升學,一肩挑起全家生活重擔。
從繁華盛極到伶仃寥落,風雨飄搖十餘載,張徵雄備嘗人生艱辛。才貌出眾、出身同庄望族的許麗姬,在情緣牽繫下,款然踏入了張家,傾其所愛浸潤張徵雄的生命。
許麗姬出身大戶人家,長輩們多任職杏壇及醫界,唯許父從事貿易,擁有自己的船隊,往來上海、香港經商。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風聲鶴唳中,為了避免遭牽累,他毅然結束生意,回歸家園抑鬱而終。時許氏從高雄第一女中畢業,考入屏東女中,就讀甫半年,因沒錢註冊被迫輟學。
身為長女的許麗姬,下有弟妹8人,她為分擔沉重家計,拜師學裁縫,並透過時尚雜誌,自學服裝暨造型設計。靠著天分與努力,她蔚然自成一家,從嫁衣製作、新娘妝容到髮型設計,無不博通精擅。靠著一手靈巧技藝,撐起了全家生計。
許麗姬自幼家教嚴明、潔身自愛,追求者雖眾,卻獨鍾張家貧寒子弟。許麗姬屘叔與張徵雄是雄中同窗,兩人經其引介相識相知。張徵雄樸實儒雅,靜默寡言,許氏憐惜他在艱苦中孤獨成長,又須奉養孱弱雙親(大娘與生母),決定許以終身。
初為人婦,不諳家務的她,捋袖下廚作羹湯,每天除了灑掃打柴、煮飯洗衣、養雞餵豬,還得縫製衣服,為新娘化妝賺外快。配合大喜吉時,她常凌晨即起,一日連趕數場,從屏東、高雄到台南,風塵僕僕,一心盼為丈夫分憂解勞。
婚後,張徵雄在妻子的鼓勵下考取國小教職,並因她的相扶持家,家境日漸改善。夫妻結褵十年,共育2子3女。由於食指浩繁,入不敷出,許麗姬又憑其廣闊人脈,跨足舶來品買賣及房地產仲介業,還應聘中小企銀東港分社,當起超級業務員,專責信用貸款、資金調度。
許麗姬「事業」越做越大,因應業務所需,她率全庄之先,添置電話、電視及機車等設備。她經常騎乘機車,一日數次奔波高屏兩地;在南州,提起「麗姬姊」、「麗姬姨」,人人豎起大拇指。
許麗姬日夜在外奔忙,卻未曾怠忽家庭。兒女衣食,她親力親為;兩位婆婆由她一人服侍,大婆婆中風後,她關照安寢,老人家嚼不動檳榔,她悉心搗碎,餵送入口。
1999年,張徵雄罹癌病逝,兒女亦成家立業,散居海內外各地,旭昇居唯許麗姬及長男張博程留守家園。面對偌大宅院,許麗姬心懷戀戀深情,「公公生前起厝蓋廟,如果他還健在,一定想念大厝。」身為張家第二代媳婦,完好守護旭昇居成為她最大的心願。
旭昇居建成迄今,已悠悠89載,磨石泥塑幾經夏雨秋霜,早已褪失了華彩;大廳裡的古典紅木桌椅及香爐燭臺,也遭宵小盜竊一空。為永保前人遺澤,許麗姬斥資千萬元,墊高地基改善排水,修繕屋頂施作裝潢。而今,旭昇古厝典雅風華依舊,靜候著張家子弟的歸來。
「阿公起大厝,父親傳予了我,厝在這裡,人就在這裡。」商場退休後,隻身陪侍八旬高堂的博程,矢志克紹箕裘,盼讓旭昇居的深情厚義,代代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