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 要聞

【十字路口】香港選舉延期 中共玩什麼把戲?

唐浩分析,香港延遲立法會選舉,是因為建制派勝算不高 、國際密切監察,北京難以左右選舉等原因。圖為香港立法會。(記者宋碧龍/攝影)
唐浩分析,香港延遲立法會選舉,是因為建制派勝算不高 、國際密切監察,北京難以左右選舉等原因。圖為香港立法會。(記者宋碧龍/攝影)

⊙唐浩
這幾天,香港立法會選舉的風波延燒不斷,香港政府先是在7月30日宣布取消了黃之鋒、楊岳橋等12位民主派人士的參選資格,也就是所謂的「DQ(disqualified)」,引發海內外一片譁然,批評港府是刻意打壓民主派選情。

沒想到隔天,31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又出面,以香港疫情緊張為理由,引用香港的《緊急法》,宣布把今年9月6日的立法會選舉延後一年,延到明年的9月5日再舉行。這項突如其來的舉措,更是引發海內外強烈批評。

林鄭是在晚間6時才召開記者會宣布延後選舉,但中共黨媒新華社在7時35分就已經發出長篇評論文章,說「推遲立法會選舉,是維護香港市民健康權益和社會整體利益的及時必要之舉」,幫港府做輿論造勢。

這麼快速的發稿速度,內文洋洋灑灑,如果不是因為記者有著一雙「超級快手」,那麼就意味著,這一盤推遲選舉的棋局,其實是一場精心設計過的政治大戲。所以,林鄭說這項決策背後「沒有政治考量」,恐怕不太可能。

如果林鄭要在31日宣布延後選舉,還有必要在30日搞大規模「DQ」嗎?是不是有點多此一舉?畢竟明年選舉前,還得再重辦一次資格審核工作,現在搞DQ等於白忙一場。

因為,未來一年內的香港「臨時立法會」,中共人大可能會採取「現任議員延任一年」或者委任制,也就是由港府方面提交議員名單,由人大常委會來授權委任,讓臨時立法會運作一年。那麼港府就有機會順勢用「被DQ」的名義,阻止郭榮鏗、郭家麒、楊岳橋與梁繼昌四位泛民主派現任議員進入「臨時立法會」,從而減少民主派在立法會的席次與力量,讓北京與港府更容易操控立法會。

而這未來一年的時間,被北京操控的立法會,就更有條件通過許多符合北京立場的法律,進一步收緊香港方方面面的自由與自主權,讓香港更加的「內地化」、「一制化」。

即便國際社會批評抨擊,北京與港府也可以大言不慚地說,這是「香港自治」的表現,是香港內政的決策,外國勢力不得干預。所以這就是林鄭先搞「DQ」、再推「押後選舉」兩場大戲的真實目的。

‧為何推遲立法會選舉?藏六大主因

原因一:建制派勝算不高 恐助長泛民主派氣勢

受到香港反送中運動影響,去年底的香港區議會選舉,聽令北京的建制派全面潰敗,北京與港府顏面無光。今年立法會選舉突然宣布推遲一年再投票,很可能是因為港府獲得的最新民調發現,選情可能相當不利於建制派。有民眾根據去年區議會選舉結果測算立法會選情,結果發現,在由地區直選的35名議員當中,在不配票的情況下,民主派可能會拿下19席,建制派只拿到16席。

所以,「怕輸」或者「不能大勝」很可能是北京與港府要推遲選舉的主因。萬一民主派再次大勝,不但會讓北京顏面掃地,在香港問題上更難理直氣壯,還會助長民主派與抗爭者的氣勢,支持他們繼續抵抗中共。

原因二:國際密切監察 北京難以左右選舉

日前,美國、英國、澳洲、歐盟等國家紛紛表態,會密切關注今年的立法會選舉,並呼籲港府務必讓選舉可以自由、公正地舉行。加上目前中共遭到國際社會的追擊圍堵,中共如果公然介入操縱這次的選舉結果,或者否決選舉結果,都勢必會招來國際社會的升級反制。但北京又不希望輸掉選舉,因此乾脆直接推遲選舉,暫時不辦,這樣付出的代價與風險,會比選舉落敗後再來「強勢否決」來得低上許多。

原因三:騰出一年時間 擺平「麻煩人物」

面對美國的各項制裁準備,宛如一把「懸首之劍」,讓中共暫時不敢對香港抗爭者發動大規模的暴力清洗。不過,北京與港府很可能會用「行政戰」與「法律戰」的名義,進行一步步的清洗與擺平。像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被解僱、12名民主派人士被DQ、「學生動源」成員被捕等等,都是行政戰與法律戰的攻擊行動。

現在,立法會選舉延後一年,等於是為港府爭取多一年時間,用來擺平他們眼裡的「麻煩人物」,藉此壓制泛民主派陣營以及香港抗爭者的聲勢,也減少他們明年參選的可能性。

原因四:以拖待變 等待美國大選落幕

美國即將在11月初舉辦總統大選,這對北京當局來說,是「逆轉美中戰局的機遇」。因此,與其在選前為了香港選舉結果而與美國擴大衝突,不如先押後香港選舉,讓美國總統大選先走完,等大選結果出爐後,再來看未來是要應對川普還是拜登,再做下一步決策。

否則,萬一香港選舉結果不妙,北京試圖否決干預,勢必會招來美國及各國的譴責,到時候,如果美方帶頭反擊中共、幫香港伸張正義與人權,反而讓中共變成了川普的助選員。

原因五:轉移國際焦點 掩護武漢病毒所 避免究責

最近幾天,從香港逃往美國的病毒學家閆麗夢,頻頻出面揭露中共掩蓋疫情的內幕,並指出病毒與中共軍方的實驗室有關,這些指控都引導著國際社會的視線再次轉回到中國境內,特別是武漢病毒所。加上目前美國疫情持續嚴重,累計超過450萬人確診、逾15萬人死亡,甚至連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也宣布確診,都可能促使川普隨時使出全力,向中共追究疫情。

因此,北京選在這個時候宣布推遲選舉,在香港議題上大做文章,很可能也是為了引導國際社會轉移焦點,把視線從疫情挪到香港上面,藉此減少中共立即被國際究責的風險,同時掩護藏有病毒機密的武漢病毒所。

原因六:轉移中國疫情壓力 避免影響經濟復工

近期來,中國不但華南地區洪水為患,許多地區又紛紛傳出疫情復發,引發國際關切,然而,這個時候正好是北京當局想要挽救經濟、實現所謂「全面脫貧」的重要時刻。因此北京當局必然不希望疫情復發的消息,影響了各地復工復產,也不希望疫情消息影響了招攬外資。否則,中國經濟持續失速下墜,不但會造成嚴重失業潮,還會遲早拖垮中共政權。

因此,北京很可能想通過推遲香港選舉的方式,引發香港民眾有限度的不滿與抗議,北京與黨媒正好順勢將輿論焦點轉移到香港,揮舞「領土完整」與「國家安全」的旗幟來吸引國內外的視線。用香港掩護疫情、掩護經濟。

‧可能影響

接下來要分析,港府延後這次選舉,可能會帶來哪些後效應。

效應一:國際譴責中共 需具體反制行動

首先,國際社會還是會表達譴責與批評,但是可能不會有太多具體的反制行動,除了美國川普政府仍然會持續對中共施壓之外,其他國家未必會對這次的推遲選舉做出明確的行動反制。因為選舉只是「推遲」,不是「取消」。因此,世界各地的朋友可能要幫忙多分享香港的消息,把香港選舉被「政治性」推遲的消息,轉發到各國主流社會,呼籲主流精英們關注、反制中共對香港的蠶食鯨吞。

效應二:追究疫情焦點 警惕被稀釋分散

其次,一旦香港議題成為熱點,國際社會向中共追究疫情的熱度與輿論焦點,可能會被再次稀釋或分散,病毒的來源真相可能繼續被掩蓋,而中國內部關注疫情的聲音,也可能漸漸被淡化。

效應三:中共背信棄諾 臺灣親共政客與紅媒尷尬

再者,香港選舉被臨時推遲,勢必讓全世界再次看見中共「一國兩制」的謊言宣傳,看見中共背信棄諾的真面目。紅色媒體勢必會減少報導、或甚至迴避不報香港選舉延後的後續抗爭消息;親共政客們也會盡可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但是越來越多的臺灣年輕選民會從網路上獲得這些第一手消息,會更加看清中共的狡猾與危害。

所以,臺灣的親共政客與紅色媒體,如果不盡快放棄親共、與中共切割,很可能會發現,一直拖累他們選情與名聲的,就是他們逢迎奉承的中共老大哥。

效應四:中共以拖待變 不願落實貿易協議

此外,中共讓港府推遲選舉,顯然就是要拖到美國大選後再來進一步大動作處理香港問題。這也意味著,中共不會落實對川普政府的任何承諾與協議。儘管中方在過去8週內向美國採購了25億美元大豆,但是截至今年5月為止,中方對美方的農產品採購水平,還不及於2017年同期的水準。這是美方要格外留意的重點,中方並不想落實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只是在敷衍川普,等著年底大選,看能否把川普換下去。

效應五:美中軍事叫陣升級 南海緊張

最後,要警戒的是,接下來美中雙方會持續在南海地區升級軍事叫陣,甚至不能排除雙方會發生小規模的軍事摩擦。因為美中雙方都有內部壓力,需要向外引導宣洩。

況且川普原本亮麗的經濟成績單,卻被肺炎疫情一夕摧毀,美國15萬民眾死於肺炎,這筆經濟帳與人命帳,加上選情落後的壓力,不得不讓川普向中國共產黨追究責任、討回公道。

而北京領導人也因為內部的經濟局勢不穩、政治派系鬥爭以及2021年中共建黨百年、2022年第三次任期等等因素,從而有著不能對外示弱的壓力。

因此,美中雙方的軍事叫陣行動,預計還會持續升溫。至於能不能「鬥而不破」、「罵而不戰」,就要看雙方的智慧與耐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