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際

跟台積拚了 傳英特爾斥資8千億買格芯

美國晶片業龍頭英特爾(Intel)正探詢收購格芯(Globalfoundries)的機會。(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美國晶片業龍頭英特爾(Intel)正探詢收購格芯(Globalfoundries)的機會。(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記者賴意晴、張原彰/編譯】外媒引述消息指出,美國晶片業龍頭英特爾(Intel)正探詢收購格芯(Globalfoundries)的機會,此舉將加速英特爾為其他科技公司生產更多晶片的計畫,若併購成功,將會是英特爾有史以來最大的收購案。

《華爾街日報》週四(7月15日)引述知情人士指出,這筆交易對格芯的估價約為300億美元(約新臺幣8,390億),目前還不保證併購案一定會成功,格芯也可能按計畫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

格芯是全球最大獨立半導體晶圓代工廠之一,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達比政府投資機構穆巴達拉發展公司(Mubadala)所有,總部位於美國。

若成功收購格芯,有助強化英特爾重掌晶片製造的計畫。之前英特爾最高額的併購,是2015年以154億美元併購亞爾特拉公司(Altera)。

報導指出,格芯公司高層似乎未參與相關談判,因為格芯公司發言人表示他們並未與英特爾接觸;英特爾方面也暫未置評。

目前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的是臺灣的台積電,今年上任的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3月時曾表示,他們要恢復英特爾在晶片製造的主導地位。

市值約2,250億美元的英特爾,今年承諾投資200多億美元,擴充在美國國內的晶片製造設備,季辛格當時表示,有更多美國國內外的生意正在洽談進行。

分析師憂英特爾前景

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陸行之認為,英特爾真的要跟台積電對幹了,但專業晶圓代工並不好做,他開始擔憂英特爾的前景。

首先,英特爾收購格芯,有幾項前景,陸行之說,英特爾可以取得7%的晶圓代工市場份額,並取得代工服務的技術,與龍頭客戶建立起關係,但這沒有額外增加市場的晶圓代工供給。

另外,陸行之說,格芯有90奈米到14奈米間的成熟製程,這能與英特爾現階段的10奈米,與計劃在2023年量產的7奈米互補,可對谷歌、微軟、亞馬遜等客戶提供更完整的服務。

他說,英特爾100%符合技術回歸美國的半導體產業鏈政策,特別是國防晶片製造,回歸到美國持有的公司製造。

不過,此舉併購案有諸多令人擔憂的面向,陸行之說,首先是超微(AMD)已捨棄格芯的14奈米伺服器控制晶片,改用台積電6奈米製程。

第二,聯電的規模與格芯相當,聯電的市值達250億美元,媒體預估明年獲利16億美元,但格芯的工廠主體在美國,成本較高,且客戶網絡較弱,預期明年獲利低於15億美元,而英特爾花300億收購,勢必拉低自身的毛利率。

此外,他說,格芯從7奈米製程開始停滯,英特爾則要在2023年第二季量產7奈米,時程落後台積電的5奈米近3年,而英特爾除購買格芯外,未來打算投資加碼美國亞利桑那廠區與歐洲廠,雖然增加產能,但可能不具競爭力。

陸行之說,英特爾併購格芯會成為四個公司的混合體,包括:美國IBM團隊、前新加坡 Chartered Semi 、 前德國AMD Dresden 廠團隊,再加上英特爾團隊,如同一個混血公司,「開起會困難重重。」

台積電市值縮水逾6千億

台積電15日舉辦法說會,引起失望性賣壓,ADR重挫超過5%,加上英特爾併購格芯的消息影響,台積電16日在臺股的表現也不佳,當日重挫25元、跌幅4.07%,創4個月來最大跌幅,收在589元,市值縮水新臺幣6,482億元,收在15.27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