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休閒旅遊

秋高氣爽 縱情山野登山去!

山野行走時,可能遭遇一些無法預測的危機,登山者都應該接受登山安全教育,學習野外急救與救難的技巧,以實現真正能在山中自主的能力。(123RF)
山野行走時,可能遭遇一些無法預測的危機,登山者都應該接受登山安全教育,學習野外急救與救難的技巧,以實現真正能在山中自主的能力。(123RF)

文/The Mountaineers(登山協會)
秋天是非常適合登山的季節。但在山野行走時,可能遭遇一些無法預測的危機,所以,每位登山者都應該接受登山安全教育,學習野外急救與救難的技巧,以實現真正能在山中自主的能力。

調適體能

登山是需要高度體能的活動。不管我們的技術層級是高是低,想攀爬的山峰是難是易,體能調適都是非常重要的。體能越好,可以選擇的攀登地點自然也就越多。而且當體能好時,我們便能盡情享受登山的種種樂趣,不會只是一路忍受登山的疲累。更重要的是,一支登山隊伍的平安與否,往往取決於其中一位隊員的體能好壞。

登山有益身心,但是登山安全及在荒野如何應對是需要事先學習的。(Shutterstock)登山有益身心,但是登山安全及在荒野如何應對是需要事先學習的。(Shutterstock)

健全的心理準備

如同體能調適在登山活動中的重要性,登山的心態往往也是登山隊成敗的重要關鍵。冷靜清醒的頭腦,是在做出該強行通過困難地形或撤退的決斷時所不可或缺的。登山者要有一顆自信但實際的心,而且要對自己誠實。若沒有實際評估自己的狀況與周遭的環境,我們往往會過度自信,讓自己陷入險境。登山前輩常說,登山最大的挑戰其實是自己的心。或許這也正是登山活動的魅力之一:當我們享受縱情山林之樂時,我們同樣也在赤裸裸的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

儲備判斷力與經驗

與健全的心理準備和態度同樣重要的,是解決問題和做出最佳判斷的能力。所以,基於各種登山知識與經驗所做出的明智決定,可能是一位登山者最值得珍惜與驕傲的本領。

所有登山者一定都會想把自己和隊友的危險降至最低。(Shutterstock)所有登山者一定都會想把自己和隊友的危險降至最低。(Shutterstock)

我們常說登山者必須具備應變與解決問題的技巧。這些技巧包含了應付許多外在因素的能力,像是惡劣天候、長途跋涉與登山意外,當然也必須含括處理內在因素的能力,諸如恐懼、疲累與欲望。在歷經這些考驗後,我們會有更好的決策能力,也增添了在未來會相當有用的經驗與判斷力。

然而,登山過程中總是會有新的狀況發生,因此,我們必須仰賴細心的判斷,不能只靠本能反應。雖然大家可能都習於按照過去的經驗來做出當下的決定,不過相同的狀況其實不大可能會再次發生。雖然這種不確定性是登山的挑戰與魅力所在,但也有可能會因此釀出悲劇。

可以說,許多狀況都涵蓋了風險、挑戰,還有隨之而來的成就。如同海倫.凱勒(Helen Keller)在1957年的《敞開的門》(The Open Door )一書中觀察到的:「安全考量幾乎成了一種迷信。安全原是不存在的,就像尚未經歷任何危險的小孩,他們並不知道什麼叫做安全。我們終會發現,與其避免危險,還不如坦蕩的迎接它。生命就該是場勇敢大膽的冒險,不然,它就什麼都不是了。」

愛護荒野

人類正以驚人的速度消耗大自然,對自然造成無可挽救的改變。為了彌補這項過錯,登山者與野外活動的愛好者,開始採取一系列保護山林的原則——我們稱為「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

山並不是為了提供人們休閒娛樂而存在的。山既不欠我們什麼,也對我們一無所求。首攀麥肯尼峰(Mount McKinley)的登山隊成員哈德遜.史塔克(Hudson Stuck),曾經非常深情的述說:「我和所有的夥伴,都感受到上蒼賜予我們『與高山心靈相通』的恩典。」所以,在遊歷荒野時,我們該回饋給山的其實就是讓山保有原貌,不留痕跡。登山前必須充分了解想要造訪的地區,並熟知哪裡易受破壞。而在當地紮營、行進和攀登時,也要確實做到不留痕跡。

保育荒野

為了維護這種在山上才能享有的恩典,除了不留痕跡外,我們也得負起保存環境的責任。現在,登山活動還包括限制登山者進出山林的許可證制度、環境復舊計劃、藉由立法嚇阻破壞荒野的行為、和立場對立的利益團體進行協調,以及對道路、山徑或所有攀登山區採取關閉保護措施。

登山者嚮往被山林、荒野環抱的感受。(Shutterstock)登山者嚮往被山林、荒野環抱的感受。(Shutterstock)

除了提醒自己爬山時要把腳步放輕外,登山者現在更必須大聲疾呼,請社會支持荒野保存、山林進出管制以及荒野審慎使用的各項作為。注意!我們不能再存著這樣的心態,認為人類生來就有探索山林的權利。如果我們想繼續享受這片一度讓人以為理應擁有的荒野,那麼在努力成為登山者、攀登好手或探險家外,我們更要全力支持荒野的保存。

登山守則】

將登山行程交給留守人員。

每次上山,衣物、糧食和裝備都要帶足。

除非各項支援事先都安排妥當,否則一支隊伍不宜少於三人(攀登冰河時,最少要有兩組繩隊互相照應)。

當身體暴露感高、在冰河上行進時,請結繩攀登,並固定所有的確保點。

讓隊伍保持團體行動;聽從領隊或遵守多數人的決定。

別冒險嘗試,不做自己能力不及與知識不及之事。

選擇走哪條路或考慮是否回頭時,千萬別因一時衝動而妄下決定。

採用口碑良好的書籍所提出的登山規範。

隨時隨地抱持對山友善的態度與行為,並信守「不留痕跡」原則。

享受縱情山林之樂

「徜徉山林的自由」的概念,除了身處山林所得到的純然樂趣,也包含了具有熟練技術、齊全裝備,以及從事不傷害自己、他人或環境之旅所需體力的種種能力。不過,山並不是隨隨便便就容許登山者恣意縱情的。我們必須拿出扎實的訓練、妥善的準備和強烈的動機,山才會將縱情山林的權利給予我們。

我們身處一個得要自己清醒的做出決定,才能迴避文明科技與便利的時代。在現今這個數位時代中,幾乎每時每刻,許多人可以透過電話或電子郵件得以聯繫到。只要有了適當配備,這種情況在地球上任何角落都可能發生。雖然我們不必為了上山而得放下所有文明產物,不過,對於那些想從這個機械與數位世界出走(就算只是短暫的)的人來說,山總是在那裡召喚著他們。

山給予我們與自然世界相通,並讓心靈富有的角落,是現代生活中的其它地方都找不到的。我們是在一個不以人類需求為重的環境下登山,因此,並非所有的人都願意為了身體與心靈的豐富報酬,而在登山活動中有所付出。

如果我們學著運用技巧攀登,學著安全的登山,讓身體和心靈與荒野一起律動,那麼,我們將會體會到約翰.繆爾(John Muir)的感受:「登山去吧!去聆聽山的聲響。自然裡的平和會流入你身、你心,如同陽光灑落林間。微風令人神清氣爽,暴風帶給你無窮能量,憂愁則如秋葉落地般,悄然離開。」而縱情山林之樂,也正如繆爾在《我們的國家公園》(Our National Parks )中所寫的:「靜靜的走向四方,品味登山者所懷抱的無限自由。」

——摘編自《登山聖經》,(商周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