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休閒旅遊

宜蘭/

龜山島磺煙再現 山林海景初體驗

龜尾潭,原來是淡水湖,現在成為鹹淡各半的湖泊。(攝影/鄧玫玲)
龜尾潭,原來是淡水湖,現在成為鹹淡各半的湖泊。(攝影/鄧玫玲)

文/記者鄧玫玲
到宜蘭旅遊的遊客,總會注意到,佇立在各個景點的海邊遠望時,有個孤獨的小島,在汪洋的海水中時隱時現。

很多人都知道,這「龜山島」彷彿是一隻神龜浮沉在蘭陽平原東面的太平洋上。今年,人們又發現它是一隻活著的烏龜!

龜山磺煙牛奶海

龜山島龜首海域自10月28日噴出大量磺煙後,幾乎每天都還有噴煙現象。11月21日龜山島再度噴出大量磺煙,且是24年來最大量,磺煙直竄天際,連30公里外的蘭陽平原高處,都見到龜山島在噴煙。

這讓人回想起這火山之島,在過去七千年的歷史裡,至少有4次以上之噴發紀錄,而且曾經有五個噴磺口造成濃煙瀰漫的驚悚景象,過往的漁民在黑夜裡有時還能看見火光。

今年龜山島的龜首噴發出大量磺煙。(攝影/賴瑞)今年龜山島的龜首噴發出大量磺煙。(攝影/賴瑞)

龜山島的磺煙持續了好幾天,這段時間,許多登島的遊客都看到難得一見的「牛奶海」。遊艇行駛過噴發著熱氣的磺煙口時,會發現在硫磺氣味瀰漫的湛藍海面上,飄浮著一層乳白色的海水,有如打翻的鮮牛乳流瀉在海面上。牛奶海周邊的海水則晶瑩透亮,像一層閃著藍光的透明玻璃海,讓身在遊艇上的遊客們以為來到奇幻海域,海面上除了跳躍的鯨豚,說不定還有美人魚呢!

今年10月龜山島的磺煙持續了好幾天,藍海面上,飄浮著一層乳白色的海水,有如打翻的鮮牛乳流瀉在海面上。(攝影/賴瑞)今年10月龜山島的磺煙持續了好幾天,藍海面上,飄浮著一層乳白色的海水,有如打翻的鮮牛乳流瀉在海面上。(攝影/賴瑞)

登島

和龜山磺煙牛奶海見上一面的幸運遊客,還要登上龜山島見識一下神祕的海島世界!

登島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軍用的迷彩碉堡,進入碉堡坑道,走到面海的洞口,可看到一座銹蝕的長管砲臺。過去軍事管制的煙硝味就停留在這裡了。如今,龜山島可是個生態旅遊島,遊客登島後可以選擇環島輕旅行或著挑戰攀登401高地,或者背個長鏡頭相機做自然生態攝影。

龜山島的「菩陀巖」如今還延續著香火。(攝影/鄧玫玲)龜山島的「菩陀巖」如今還延續著香火。(攝影/鄧玫玲) 

龜山島住民故事

龜山島如今是個無人的小島,白天會有許多遊客乘船來拜訪,夜晚會有海巡人員駐守,除此之外,面積2.841平方公里的小島上可說是空無一人。乘船而來的遊客都會在導遊領隊的帶領下參觀幾個重要景點。然而,卻不是著名的「龜山八景」喔!從龜尾的湖泊開始,認識曾經在島上生活的住民。島上有住民?這麼小的島能住幾人啊?小島小民的故事,著實讓遊客感到很吃驚,原來龜山島是可以居住的島嶼啊!而且是在清朝時就有漁船發現這個原始島嶼,漁民回到福建漁村後,就帶著家鄉的人陸續搬遷到龜山島定居下來。

當初龜山島住民以捕魚為生,居住在低矮的茅草屋裡,取山裡湧出的冷泉水來飲用。(攝影/鄧玫玲)當初龜山島住民以捕魚為生,居住在低矮的茅草屋裡,取山裡湧出的冷泉水來飲用。(攝影/鄧玫玲)

到了民國66年,龜山島已有120多戶人家,約700餘位居民,他們以捕魚為生,居住在低矮的茅草屋裡,取山裡湧出的冷泉水和儲存的雨水來飲用,克勤克儉地生活在龜山島上。

日本統治臺灣時期,還在島上設立一個迷你小學,讓孩子們學習日文。直到1977年,國民政府因為軍事需要,將居民強制遷居至臺灣本島,乘船離開島嶼的人民都安置在頭城大溪里的仁澤新村,留在龜山島的簡陋茅草屋,據說都被駐守的軍隊拆除,留在島上的惟一遺跡,只有那座「菩陀巖」。

媽祖廟拜觀音?

被保留下來的「菩陀巖」如今還延續著香火。但是來此參觀的遊客卻覺得奇怪,菩陀巖應該是朝拜觀音菩薩的寺廟,可是廟裡為何還有媽祖的神像呢?這故事說來話長。其實是因為軍事管制需要,把島上的住民遷離惹的禍!

原來被迫搬遷的龜山島民常年祭拜的是媽祖,在集體遷村離開後,把媽祖神像也遷移了,因為媽祖廟已無人祭拜,只能廢棄,廢棄的廟宇必須將廟簷的幾個燕脊尾毀掉,讓祂成為平常的住家。

然而,媽祖隨著住民離開龜山島後,據說島上的駐軍生活並不安寧,先後有2位連長意外死亡,主管決定在廢廟裡供奉觀音菩薩。因此,把迎來觀音菩薩神像安奉在原來的媽祖廟裡,從此就有了「媽祖廟拜觀音」的有趣說法。

島民集體遷村離開後,駐守的軍隊把觀音菩薩神像迎來,取名「菩陀巖」。(攝影/鄧玫玲)島民集體遷村離開後,駐守的軍隊把觀音菩薩神像迎來,取名「菩陀巖」。(攝影/鄧玫玲)

故事還沒說完!後來龜山島開放,駐守的軍隊離開了龜山島,1994年,當年搬離龜山的島民舉行「歸來吧!龜山島」活動,上百艘漁船把媽祖、三太子、王天君等神像又帶回龜山島,被駐軍取名「菩陀巖」的寺廟,就又改回媽祖廟,只是廟裡祭拜的神祇多了一些吧!

龜尾潭山明水秀

遊客來龜山島一定會走訪平靜的龜尾潭,原來是淡水的龜尾潭,卻因島上住民想打造一座漁港,引海水進入後,成為現在鹹淡各半的湖泊。

湖畔有有一座白玉觀音像,襯著綠盈盈的湖水,讓龜尾的湖山景致更安詳柔美,環著湖水走,很快就能走到當年島民居住的遺址。雖然已沒有茅草房舍可以讓人緬懷過往,但還有一棟水泥平房,可以訴說當年島民的故事。因為那曾是龜山小學的教室,也是龜山島上最完整的建築,其他幾棟舊房舍只是當時駐守軍隊的軍事基地。

龜山島上幾棟舊房舍,是當時駐守軍隊的軍事基地。(攝影/鄧玫玲)龜山島上幾棟舊房舍,是當時駐守軍隊的軍事基地。(攝影/鄧玫玲)

最後到達龜尾的礫灘時,可以再聽聽解說員說一說「靈龜擺尾」的奇觀,龜尾的礫石在島嶼西側形成一條細長沙嘴,會隨著海流和季節變換位置,夏季時是筆直一線,秋季東北季風強盛時會彎向南側。聽完最後一個故事,眾人只能搭遊船離開,讓龜山島回歸一座無人島嶼。◇

目前國內、外疫情瞬息變化,提醒民眾,出遊請依照最新疫情情報進行評估。出門仍須做好防護措施,戴口罩、勤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