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社會萬象

借新還舊 中共地方債創新高

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危機沉重,常靠發新債還舊債維持運轉。示意圖。(AFP)
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危機沉重,常靠發新債還舊債維持運轉。示意圖。(AFP)

【記者許蒔/綜合報導】中共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十個月,全國地方政府債務總餘額已直逼30兆元(人民幣,下同),創歷史新高,而新增債務中有接近一半是用來償還舊債的。此外,中共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總額,已達到中國經濟規模的一半以上,但這些隱性債務並不在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上。

中共財政部官方網站23日公布了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的全國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總額為6兆4,916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6%,創下歷史新高。

截至今年10月末,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總餘額已達29兆6,549億元。如果按照用途劃分,在中共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中,有2兆8,291億元是再融資債券,比去年同期增長75%;另外3兆6,625億元是新增債券,這意味著,地方發行的新債,有43%是用來償還舊債的。若以地區劃分,廣東省債券發行規模最大,為5,894億元。

上述數據表明,今年中共地方政府的債券發行增加,主要是由再融資債券放量所致。而所謂「再融資債券」是指地方政府為償還已到期的債券本金而發行的債券。簡單說來,就是借新債來償還舊債。

賣地收入已不可靠

中國金融學者陳有成23日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表示,中共地方政府的收入主要來自政府稅收、國企的利潤、發行債務以及政府收取的罰款這四方面。在過去,房地產市場和土地收入是地方政府依賴的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但如今這兩個收入來源出現了問題,恆大、碧桂園以及中央國有企業當中的房地產板塊,都出現雪崩式的業務下滑。再加上中共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響,中國的民營企業經營也越來越艱難,這部分的稅收也在減少。

陳有成說:「地方政府賴以生存的土地財政,現在已經日落西山、輝煌不再。地方政府沒有辦法,舉債成為它『拆東牆補西牆』的唯一方法。」

中國獨立金融學者鞏勝利則表示,從中國地方債務增長的趨勢來看,由於土地稅收減少、工業發展的花費增加等因素,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增加的趨勢很難在短期內逆轉,估計今年地方債務或會超過30兆元。鞏勝利說,中國地方政府目前缺錢的情況「可能比任何時期都要嚴峻」,而地方債務增加的趨勢將會持續最少20年,因為中央宣布中國達到小康水平後,需要花費的範疇只會不斷增加,包括在解決能源問題和城市建設方面。

鞏勝利認為,中國72%以上用電靠火力,未來火電改成清潔性能源是個浩大工程。火力發電就是要燒煤燒油,「基礎能源的商品都要靠進口來維持,你想,沒有錢,沒有地方債,怎樣在今後運行,這是一個難題。」

危機更大的隱性債務

事實上,中共財政部公布的上述數據,只是各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上所提供的數據,而更大規模的隱性債務並未包括在其中。

據跨國投資銀行與金融服務公司高盛在今年9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共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隱性債務)債務總額,到去年底已高達53兆元,相當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2%,而且這個數據比官方公布的地方政府債務餘額更高。

報告指出,「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是地方政府以其他融資方式借入貸款,而不讓其出現在政府資產負債表上的一種借貸工具,但金融市場仍會把這些貸款視為地方政府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