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中醫養生

【大真博士話中藥】失眠常用中藥材酸棗仁要當心別買錯

左為正品酸棗仁,右為混淆品滇棗仁。 (陳大真博士提供)
左為正品酸棗仁,右為混淆品滇棗仁。 (陳大真博士提供)

文/陳大真博士
「種桃昔所傳,種棗予所欲。在實為美果,論材又良木。」—— 《賦棗》北宋 王安石王文公的這首詩表現出對棗樹的稱讚,其果實味美且木材為良木,而這次所講的酸棗為其同科不同種的植物,其也倍受後人推崇。 

根據《臺灣中藥典》第四版記載,酸棗仁為鼠李科植物酸棗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 (Bunge) Hu ex H.F.Chow 之乾燥成熟種子。主要產於河南、河北、陝西等地。酸棗通常在8月結實後,秋末時採收成熟果實,並除去果肉及核殼,收集種子,乾燥後備用。又稱為淮棗仁、棗仁、酸棗子、山棗仁、刺酸棗等。

可以幫助入眠 

《神農本草經》記載:「酸棗,味酸,平。主心腹寒熱,邪結氣聚,四肢酸疼、痺。久服,安五臟,輕身,延年。」並將之列為上品。可見對其功效之推崇,主要為寧心安神、斂汗生津之藥,現在常用於治療失眠多夢、易驚、健忘、虛汗、神經衰弱等病症。

形狀扁圓長圓

通常酸棗仁生品呈扁圓形或長圓形為主,長5~8公釐(mm),寬4~6公釐,表面呈棕紅色或紫紅色,微有光澤,其一面較平坦,中央有隆起的縱線,另一面凸起,種子一端有小凹陷的種臍,種皮剝開後可見黃白色且富油性之胚乳附於内,氣微味苦,通常以顆粒飽滿、外皮紅棕色、無核殼等雜質者爲佳。

臨床炮製方式

炒酸棗仁:其炮製的方式為取乾淨的酸棗仁,用文火炒至鼓起,色微變深,有香氣溢出時取出,放涼備用。

焦酸棗仁:其方法為取淨酸棗仁置熱鍋內,並用武火炒至表面焦褐色,並有種皮部分破裂後取出,放涼備用。

因為酸棗仁功效很好再加上價格比較高,因此坊間可能會有不小心混淆的產品,常見為滇刺棗又稱為理棗仁的種子,在中國雲南地區訂為正品,但稱「酸棗仁」賣,因此造成了市場的混淆,其果皮稱滇棗皮,在雲南充代山茱萸肉,因此山茱萸肉的藥材名又稱為「棗皮」。

正品外表黃

然而目前雲南理棗仁產量較少,其多産於越南、緬甸等國,中國市場又稱為「進口棗仁」,其與正品酸棗仁的區別在於外表顔色多爲棕色或黃棕色,而酸棗仁呈現紫紅色或是紫褐色。滇棗仁表面有暗色斑點,而酸棗仁沒有斑點;再者滇棗仁兩面都沒有線,而酸棗仁有一面,其正中有一條稜線。

酸棗仁:左為生品,右為炒過。呈扁圓形或圓形,色赤褐,表面光滑光澤,有裂紋, 種皮質脆,胚乳色白,子葉淡黃色。(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酸棗仁:左為生品,右為炒過。呈扁圓形或圓形,色赤褐,表面光滑光澤,有裂紋, 種皮質脆,胚乳色白,子葉淡黃色。(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另有混淆的藥材為兵豆,其生時呈棕黃色或黃色,煮熟後呈現紫紅色或紫褐色,很像酸棗仁,但為圓形,且沒有尖,而酸棗仁會有小尖,兵豆兩面也沒有稜線,而酸棗仁有一面,其正中有一條稜線,另兵豆為豆科植物,所以嚼之會有豆腥味,而酸棗仁嚼之有甜味。

另還發現有混淆藥材枳椇子,主要因中國四川溫江、綿陽等個別地區將本品誤當酸棗仁使用,臺灣中藥大部分都從中國進口,因此也會在臺灣市面上看到,然因其枳椇子和酸棗仁兩種外觀有一定相似之處,其分辨方式為枳椇子外形為扁平圓形,表面棕黑色或紅褐色油滑光亮,且兩面對稱,平坦無縱紋。

粉粹的酸棗仁。(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粉粹的酸棗仁。(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口感稍微苦澀

酸棗仁一面較平坦,另一面隆起,枳椇子種皮較堅硬,嘗之味稍苦、澀;而酸棗仁種皮較易碎,咀嚼有甜味,以此為鑑别依據。另外還有見過用大棗仁混淆使用,其最大的差別在於,大棗仁種子較酸棗仁種子大1~2倍,可以此作為鑑別。

坊間除了上述的混淆品之外,最常看到的就是將其不同的混淆品互相摻雜在一起賣出,因此在選購時要一顆顆辨別,或是找信譽優良的賣家購買,以免向偶。臺灣食品藥物管理署將酸棗仁列為食品原料,因此必須按照相關食品法規管理,非常謹慎,而《臺灣中藥典》也規定其重金屬的含量及黃麴毒素的標準含量及二氧化硫的含量,因此民眾可以安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