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第一次到家裡,阿誠雖然感到有些靦腆,卻又興奮地在爺爺身邊轉來轉去。我和爺爺談起,我除了教導孩子功課,也讀《大紀元時報》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與人品道德。
「就是希望他們做人能善良、忠厚。積德行善有好報啦!」我說。他揮動著黝黑的手,激動地說:「做人就是要忠厚,『忠厚不蝕本』,我自己就是這樣才開始學會種茶的。」聽到爺爺要講故事阿誠也安靜了下來。爺爺一邊泡茶一邊講起種茶致富的陳年往事……
30年前的一天下午,住在附近的另一位茶農拿了20萬來找阿誠的爺爺,他希望買下竹林開路。因為,現有的羊腸小徑,車輛無法順利進出,茶葉運銷十分不便。阿誠的爺爺認為,開拓產業道路對大家都有幫助,於是答應無償捐地建路。
爺爺接著說:「雖然我因此損失一分多的地,但,後來他教我們種茶,還教我們施肥、布水線、採茶,甚至還教我們賣茶。我們剛好趕上台灣茶價最好的時候,一簍茶青就能賣7,000元,這棟透天厝就是用茶葉換來的。」他又激動地說:「忠厚不蝕本啦!」
看著阿誠聽爺爺講家族故事,入神又專心的模樣。我知道,阿誠不但在報紙中讀到「行善有好報」的道理,也在家族故事中看到這個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