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從10年前,經濟衰退,老人們無法獲得全面照護的情形下,經濟薄弱和社會的互動逐遞減少,在鄉野村莊的一些老人們,逐漸從社會中脫離,致一般婚喪喜慶活動無法維持,這種處在邊緣的一群人,日人稱為「限界聚落」。
日本至2012年止,65歲人口已高達23.1%,預計到2055年會達到40%。而所謂「限界聚落」現象將左右日本國家未來的命運,尤其自2011年311事件後,離鄉背井地喪失了住屋,居無定所、貧病交加的老人們不斷上演自殺事件,使得日本政府及國會不分黨派,在此現象陰影下,莫不想盡辦法,設法阻止並改善。
首先出現在高齡化最嚴重社區,岐阜縣高山市高根地區,其高齡化已近達50%,此地是一高原又是豪雪地帶,其特徵是土地貧瘠又寒冷,年輕人不多見,剩下的都是老人們。市政府為解決照顧老人問題,特別成立「高山市社會福祉協議會」,以當地原有之遊樂設施場地,擬改建一處「冬季高齡者住宅」稱為「退樋館」(樋即為收納之意)。
退樋館功能:1、收容偏遠地區孤立無援的老人家庭。2、進駐除雪志工大隊,避免例如87歲加茂老人為屋頂剷雪摔死事件再發生。3、舉辦老人聯誼,促進相互照護機制。4、透過老人們的經驗,創造出高根地區特色產物,如:蘿蔔乾、流木雕等特產品。除了在冬季大家一起投入剷雪之外,也組成了「元氣之會」,以舞蹈、歌謠、漫談等自娛,希望能為老人枯燥的生活帶來樂趣。
在鹿兒島札間市金峰町,高齡化不亞於前者,有60%以上的高齡人口,整個市的機能幾乎很困難推動。為此市公廳特別組了非營利性的法人組織「迴南計畫中心」,將住民依各專長組編成一一的團隊,有道路組、展望廳整備組、道路標示組、登窯陶藝組等,積極讓住在鹿兒島市上班或移居的「孩子們」(其實約60歲)回鄉和老者們相互交流。最近根據統計,交流人口已增3倍之多,雖然少子化現象尚未減緩,但經交流後其陶藝文化知名度逐漸打開,也漸漸形成地方上具有特色的生產性產業,定居的人口已在增加。
人必自助而後人助之,老年人年紀再大也要設法投入群聚,才不會被「邊緣化」而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