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人物特寫

影音:富蘭克林玻璃琴 穿越時空 撫人心弦

美國音樂雜誌Etvde在1927年發表了雜誌封面照片,想像著富蘭克林撫動玻璃琴演奏。
美國音樂雜誌Etvde在1927年發表了雜誌封面照片,想像著富蘭克林撫動玻璃琴演奏。
文/文謙
美國開國之父之一、發明家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創造了許多著名的卓越發明,最廣為人知的如他從天上引電,從無形到有形,發明避雷針。在他所有的發明中,最被忽視的是他在音樂方面的才能與貢獻:被富蘭克林自己聲稱「給予他最大的愉悅」的玻璃琴(Glass Armonica)。

「Armonica」源於意大利詞,意為「和聲」。玻璃琴將不同音高、由大漸小的玻璃杯盤側向排列,穿於一水平軸上,軸端以杠桿連踏板,踩動踏板使半浸於淺水槽中的玻璃杯盤旋轉,以手指摩擦濕潤的杯盤上部邊緣發音。

引貝多芬莫扎特為之譜曲

18 世紀,西方音樂歷史漸漸達到頂峰時期。1721年,西方音樂之父、偉大的音樂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譜寫了《布蘭登堡協奏曲》(Brandenberg Concertos);1741年,巴洛克歌劇大師作曲家亨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譜寫了大型神劇《彌賽亞》(Messiah)。

富蘭克林的發明細胞也自然受了那樣藝術氛圍的薰陶與激發。當年,富蘭克林在欣賞作曲家韓德爾管弦樂組曲《水上音樂》 (Handel's Water Music)時,感受到那輕柔純淨的音色,便得到靈感啟迪,創造發明了玻璃琴(Glass armonica)。於1762年由瑪麗安•戴維斯 (Marianne Davies) 首次公開以之演奏後,玻璃琴開始在歐洲廣為流行。

音樂大師莫扎特、韓德爾、貝多芬、史特勞斯 (Richard Strauss)和其他一百多位作曲家皆為玻璃琴譜過曲。其中一些曲目經過改編可以在更為傳統的樂器上演奏,所以完全保留了下來。

歐洲上流社會旋即著迷於玻璃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 (Marie Antoinette) 從小師從瑪麗安•戴維斯學玻璃琴。卡米爾•聖桑 (Camille Saint-Saëns) 在他的《動物狂歡節系列室內樂組曲》(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中(第七樂章水族館(Aquarium) 和第十四樂章終曲(Finale))也用了玻璃琴作為擊樂的一部分。

天籟之音 撫人心弦

至今,人們仍懷念著富蘭克林和玻璃琴。美國雜誌《Etude》在1927年發表了雜誌封面照 片,想像著富蘭克林撫動玻璃琴演奏;歐洲網站還有模仿富蘭克林撫動玻璃琴演奏的視頻,曲目為《Dance on the Sugar Plum Fairy》(糖梅仙子之舞),音色優雅超凡,溫潤甜美。可彈奏出完美的和聲,既有悠遠綿長之絃樂,似多個小提琴在轉合徜徉;又有清脆之擊聲,似大小風鈴在輕擊迴響。

玻璃琴的多數音色都在1000赫茲到4000赫茲這一範圍之內,這和我們大腦「不太能夠確定」的聲音範圍一致,難以確定這一聲音從哪兒來,也難以辨別出用以產生這一聲音的材料和技巧。 說是天外傳來的天籟之音,實不為過。

富蘭克林將玻璃琴的音色描述為「無與倫比的甜美」。Henry William Brands 在其所著富蘭克林傳中記載了富蘭克林在寫給意大利神父詹巴迪斯塔•貝加利亞 (Giambattista Beccaria) 的信中,這樣說道:
「這個樂器的妙處在於, 它的音調比起其他樂器是無與倫比的甜美,演奏者可隨心所欲通過指尖力度的變化,來使其音調更豐滿或更柔和,並且想要延續多長就可多長,還有,你只需要校準音一次之後便毋需勞駕再來調音。」

(Benjamin Franklin’s full quotation, written in a letter to Giambattista Beccaria , an Italian priest and electrician, is:「The advantages of this instrument are that its tones are incomparably sweet beyond those of any other; that they may be swelled and softened at pleasure by stronger or weaker pressures of the finger, and continued to any length; and that the instrument, once well tuned, never again wants tuning. 」)

丹尼斯•詹姆士 (Dennis James) 在2013年將玻璃琴樂在美國公演,他還錄製了一張全玻璃琴樂演奏的專輯《Cristal: Glass Music Through the Ages》,製作人包括格萊美製作人獲獎者約翰•波耶蘭(John Boylan)。

James年幼時就愛上玻璃琴:「我六歲時參觀費城的富蘭克林研究所(Franklin Institute),那是我第一次注意到玻璃器樂。在城裡著名的科技博物館裡,班傑明•富蘭克林的玻璃琴就放置在進口圓形大廳的陳列櫃裡。我現在還清晰記得當時被深深迷住的情景。」

據介紹,富蘭克林在幼年時, 受到父親的音樂啟蒙, 非常喜歡音樂, 學會了演奏豎琴、吉他、小提琴及其他一些樂器。長大後他還喜歡為熟悉的曲子填詞, 有些歌詞還在朋友之間廣為流傳。富蘭克林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在朋友聚會時, 他有時高歌一曲抒發自己的喜悅之情, 有時彈奏一曲為朋友助興。

富蘭克林的玻璃琴聲穿越兩百多年的時空,於今仍在撫動人的心弦,令人真切的感受到來自上天神明的溫暖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