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長錕指出,深入溼地的木棧道就是一個強大的干擾,那是雲林莞草生長密集的地方,候鳥來到溼地就是要到莞草區尋找在那裡覓食的蝦蟹,但是湧進湧出的遊客人潮讓候鳥不敢靠近,也找不到食物,因此飛來高美覓食休憩的候鳥群數日漸減少。不僅如此,高聳入雲的風力發電車在空中不斷地攪動氣流,干擾著候鳥的飛行停駐路徑。然而,高美溼地最美的景色就是紛飛的候鳥,沒有候鳥,溼地將會失去自然生態的獨特性。
政府建設應考量生態保護
近年來,政府在附近興建了生態館與跨海景觀橋,希望大量引進觀光人潮,吳長錕表示,大量人潮進入高美溼地,對這裡的自然生態破壞是很嚴重的,一定要做好整體規劃,除了要總量管制,也要引導遊客如何嘗試生態旅遊,而不是放任其隨興玩樂。吳長錕希望政府能多設計一些友善空間,如植樹造林,而不是為了解決大量遊客停車問題,讓許多農田被剷除、樹林被砍伐,使高美的自然景觀正面臨殘酷的浩劫。
當前台中市政府為了讓遊客能快速到達跨海景觀橋,花費大筆經費建造一條四線道的大馬路,吳長錕指出,為了這條通到漁港的道路,政府不惜砍掉26公頃的防風林。吳長錕建議,在清水完成境外接駁系統是非常容易的,中清路、西濱路上就可廣設大型停車場,台中港支線火車也可開進來,這一切外圍的設施與規劃,就可以保住高美溼地的生態,「保護生態才是真正的核心價值,一切建設都要為了它的存在而存在。」
高美農地成友善耕種新領域
2015年台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計畫在清水北部臨近高美溼地成立工業園區,可是這計畫將會使68公頃面積的農田、果園消失,下游的高美溼地也都會受到衝擊,工業區的成立將嚴重破壞清水的原始風貌。因此,在地居民組成「反清水工業區建設自救會」發起連署,強烈抗爭,該計畫終於暫緩,也讓在地的年輕人開始反思如何多元經營這塊土地。
吳長錕說,在這裡,看得到許多鵝卵石堆砌的田埂,高美圳把這塊土地養育得極為肥沃,可以種出優質的有機稻米、火龍果、韭黃及各類蔬果,因此被保留下來的農地必須有所規劃。可是,老年農民已無耕種能力,沒有下一代子弟來接手,就只能把土地賣掉,直到農地完全消失,所以他強調首先要做的就是「年輕人必須回來農村,否則這塊農地可說是完全沒有前景。」
吳長錕表示,為了保住這些農地必須先規劃完整的替代方案。除了農業生產與加工,休閒民宿的觀光產業也是可以嘗試的方向,但前提是要集體合作才行,如果可以號召到30個青年農民來此,一個人耕種5分地就好,未來在共同經營管理的機制中,一定可以讓這片土地走向友善有機耕種的全新農業領域。
在地團隊推「台灣第一包」
吳長錕帶領的「清水散步」團隊,在近期推出的「台灣第一包」清水旅遊行程,最初的構想來自台中教育大學的文創系學生,歷經3年的籌劃才正式推出。其中,最亮眼的文創商品就是旅遊帆布包,帆布包是充滿台灣在地風味的手工包,由保羅市集文創團隊精心設計,旅行包裡提供了筆記本、地圖、商家明信片與美食住宿兌換券。
參與旅遊活動的旅客可任選其中的一個遊程,5~10人即可成團。在解說員的帶領下拜訪清水老街,或騎自行車漫遊水岸,更可以到高美溼地體驗豐富的自然生態。旅行包裡的美食兌換券都是當地50年老店、名氣響亮的傳統美食,像是廖湯圓、王塔米糕、清水白炸粿及鵝肉大王。
吳長錕認為,清水居民若能同心協力為地方的永續經營貢獻心力,這座古樸城鎮才能保有原來的自然風貌。他雖然一直在推動清水旅遊,但都是以深度的知性旅遊為主題,引導大家來散散步、騎騎車。旅客不必多,行程不必趕,走入清水古街巷弄或者暢遊田野風光,就會讓旅客們深入清水,從而愛護之,來清水玩不是只去高美溼地。
吳長錕盼望旅客背著帆布包慢慢走遊清水,深度欣賞高美,能與清水在地居民一起保護這片美麗的土地。他也希望規劃的一切遊程都可以慢慢進行,慢慢累積能量,未來的力量才會無比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