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格陵蘭島是丹麥的一部分,丹麥1973年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EEC,是歐盟的前身)時,格陵蘭島也加入了EEC。
EEC對很多產業做出統一規定,格陵蘭島的居民對來自布魯塞爾捕魚的規定非常不滿,認為當地漁業利益受到損害。
後來格陵蘭從丹麥得到了更大自治權,他們擁有自治國會自掌內政事務,但國防與外交政策仍由丹麥主導。於是當時的努克格陵蘭政府決定於1982年舉行是否脫離EEC的全民公投。結果格陵蘭人以52%對48%的支持率同意脫歐。格陵蘭於1985年2月正式脫離EEC。
英國《每日郵報》3月份報導,當時領導脫歐的前格陵蘭總理約翰森(Lars-Emil Johansen)在BBC1月份的報導中表示,「我對於1982年公投的勝利非常驕傲。歐洲有5億人口,我們格陵蘭只有5萬人口,但我們說『不』。」
老牌政治活動家Kaj Kleist解釋說:「格陵蘭漁民不認同布魯塞爾規定他們只能從自己的水域撈多少魚,而眼睜睜的看著其他成員國來他們這裡捕魚。」
格陵蘭島最大的民營漁業公司老闆Henrik Leth表示,離開歐洲共同體後,他們的漁業有了巨大起色,「我們不斷發展,建立起強大的(漁業)產業。」現在丹麥最大的兩個漁業公司都在格陵蘭,而且格陵蘭的極地海鮮受歡迎程度在歐洲排名前10位。
格陵蘭島當時花了3年時間,才完成了「脫歐」談判。
有趣的是,現在Henrik Leth說,如果留在歐盟內也有留在歐盟內的好處,因為格陵蘭島實在太小了,而通過歐盟則有可能把魚賣給日本或中國這樣的遠東國家。
「我們可以告訴中國,我們(想賣魚給中國,但是)不會買中國製造的產品。但是恐怕上海坐在辦公室裏的人都比我們格陵蘭人多,所以我們可能沒法對中國施加像歐盟或者其他大國那樣的壓力。」
Henrik Leth承認,出來容易回去難,如果格陵蘭回到歐盟將宛如「咽下一枚苦果」,而且「我們不能同意歐盟再把格陵蘭島對漁業的控制權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