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在身邊玩耍的孩子,我說那就說說一個因丁哥不著調引起的紛爭的故事吧。
在明朝時期,山西的北部,大山和小王都是賣肉的。大山長得身材魁梧,圓臉落腮鬍子,紅面大漢,為人講義氣,做事公道,性情耿直,不是很能說;而小王身材矮小,長臉,為人也很仗義,愛交朋友,屬於能說會道那種。他們都是四十來歲。只不過大山年齡稍大一些。按這個年歲,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大山的媳婦(指妻子)很賢慧;而小王的媳婦很善良。
大山賣羊肉,小王賣狗肉。在相鄰的攤位做買賣。按說雖然他們都是靠賣肉為生,但賣的是不同的肉,彼此之間應該沒有什麼競爭。他們彼此相安無事的賣了六七年吧,家境日益寬裕。
後來小丁一家從外地搬來,漸漸的就改變了這裡原本和諧的氛圍。因為小丁的媳婦是一個愛顯示、愛吹牛的人,一點小事在她嘴裡就能無限度的擴大,好像發生什麼特大新聞了呢。無論壞事還是好事她都是如此對待。而小丁是一位非常愛出餿主意的人,也愛管閒事。不過他們夫妻二人心地其實都非常好,非常的善良。
有一陣子,這裡的狗出現疫情,很多狗都得瘟病死掉了。有的人吃了狗肉也患病了,雖不至於死掉,但整個人都渾身無力。在這種情況下小王的狗肉攤整日冷冷清清;而大山的羊肉攤因為食狗肉很容易患病,原來喜歡吃狗肉的人也來他這裡買羊肉,這下子他的買賣更加紅火了,一連數日都是如此。
這下子小王可是看在眼裡急在心上。這時小丁正好走過來,看著小王一臉愁雲,問道:「王賢弟有啥愁事?」小王說:「我這狗肉賣不動呀!你看鄰攤大山那裡羊肉賣的多好,我這裡冷冷清清的。」
小丁看了看小王和大山,眼珠子一轉,餿主意出來了:「要不你看這樣行不,你也掛個羊頭,但要修一下,弄得不太像羊頭,也不要弄成狗頭,就是讓人們好奇,如果有人問道,你就說你這回賣的是『羊狗』肉,就是牧羊犬的肉,是從興慶(現今寧夏)那邊販賣過來的。見到身體有些虛弱的人你賣他(她)羊肉,見到身體強壯的人你賣他狗肉。狗肉不要多賣,賣多此時人吃了不好。或者你兩種肉都給一個人稱。這樣人就吃不壞。」
小王依計行事,果然客流量一點點增加,生意也好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