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時期實現解嚴、開放黨禁、報禁,宣示大陸探親政策,揭開兩岸和平交流序幕,為民主台灣、兩岸開放建立可長可久之和平架構:沒有和平,一切落空;沒有開放,一切空轉;沒有經濟交流,一切空談;促使兩岸深深知道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兩岸變成一家的大同世界。經國先先高瞻遠矚的睿智,世人也多以「經國濟世」給予崇高的歷史評價,誠為國家之幸,國人之福。
對榮民弟兄而言,經國先生經常和榮民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在那段戰火未歇的歲月,經國先生總是「哪裡有危險,便往哪裡去」。抗戰期間,他遠赴滇緬邊區撫慰游擊隊;金門古寧頭大捷、舟山群島轉進、大陳島撤退、八二三砲戰等,都是無役不與,和軍民同胞站在最前線,提振國人有救國救民的良心、有同仇敵愾的決心,使我軍民不憂、不懼、無怨、無悔的犧牲享受,進而不虞匱乏的享受犧牲。
經國先生所規範的六大工作精神「誠懇實在的服務、任勞任怨的負責、公正無私的做事、冒險犯難的創業、日新又新的求進、如兄如弟的親愛」,迄今仍傳承不絕,樂此不疲,毋敢或忘。
經國先生擔任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及政戰學校校長期間,培育了無數的各層級的政戰幹部,要求他們:忍人家所不能忍的氣;負人家所不肯負的責;吃人家所不能吃的苦;冒人家所不敢冒的險等精神,以傳道解惑說破嘴、跑破腿的如兄如弟修為,鼓舞官兵士氣,建立一支不怕難、不怕死、不怕敵人的厲害的鋼鐵般的勁旅,使部隊成為衝不破、打不散、勝不驕、敗不餒的部隊,以迎接未來堅鉅的使命。
為了建設台灣,他一襲輕衣或夾克走遍了台灣的每個鄉鎮,造訪了許多農民,深知農民需要什麼,又了解榮民需要什麼。如果沒有經國先生「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毅然推動十項建設,台灣何能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如果沒有經國先生為台灣民主一往無前,何能創造台灣為兼容並蓄的社會?經國先生一生都奉獻給國家,誠為國家之幸,國人之幸;哲人日已遠,又何其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