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於4日舉行,由於泛民主派協調失敗,加上民調結果不樂觀,原本非建制的選情不被看好,但最後的結果是,70個議席中,非建制派獲得30席,較上屆增添3席;建制派有40席,少了3席,泛民主派成功守住了1/3否決權。令人驚喜的是,多名本土派人士首次參選即當選,他們今後是否在議會推動其理念,也備受矚目。
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馮驊5日凌晨初步估計,這次選舉的投票率大約58%,投票人數220萬,較上屆高4.95個百分點,也是歷屆之最。不過正確的數據仍有待正式統計。
泛民主派爭取進入議會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為保住立法會的兩個「少數否決權」,即「整體議席1/3以上」與「分區直選議席過半」,抵抗惡法。
按照現行制度,議員提出的議案,須同時獲得分區直選和功能組別的過半數支持,非建制派在分區直選中始終擁有過半數議席,票數足夠否決議案。
假如要修改議事規則,則須同時獲得功能組別和分區直選兩邊的過半數支持。之前香港政改方案需要整體2/3議員支持,非建制派就藉著「整體議席1/3以上」的否決權,成功擋下人大8.31框架下的政改方案。
多名本土派當選 震驚政壇
當選的本土派有無黨派的朱凱迪、香港眾志的羅冠聰、小麗民主教室的劉小麗、熱血公民的鄭松泰,以及青年新政的游蕙禎和梁頌恆。
其中,朱凱迪以8萬4,121票當選,得票率最高。朱凱迪一直主張本土價值與民主自決,這在北京眼中與「港獨」僅一線之隔,因此恐怕會引起中共的猜疑。
朱凱迪生於1977年,在社會運動中相當活躍,是本土行動組織文宣部成員及土地正義聯盟執委。雖然朱凱迪這次是以無黨籍身分參選,但由於他長期與泛民主派有往來。因此,他一向被視為泛民主派的人。
朱凱迪在政治上主張民主自決,認為現時本土派所提倡的修改《基本法》、永續自治等,都可視為民主自決的選項。但他認為,決定香港的前途,關鍵是民主,不能以反民主的方式爭取自決。
除 了朱凱迪外,這次當選議員的羅冠聰也是本土派的知名人士,他只有23歲,曾任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祕書長。2014年底,他與其他學生領袖為了爭取普選行政長 官,發起了備受矚目的「占中」運動。今年4月10日,他與黃之鋒、周庭等學生領袖成立新政黨「香港眾志」,以民主自決作為核心價值。
在這次選舉前,香港政府曾以違反《基本法》為由,撤消多名本土主義者的參選資格,理由是他們曾明確公開主張或鼓吹「港獨」。
有分析認為,像朱凱迪及羅冠聰等人所提出的民主自決主張,可能尚未觸及北京的「港獨」底線,所以才未被取消參選資格。
學者:選舉反映社會兩極化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張五岳在接受中央社採訪時則指出,建制派與非建制派(包括泛民主派與本土派)的整體議席比例與上屆相比沒有大變化,但非建制派的結構有重大改變,一些本土派擠壓了泛民主派的席次。
張五岳說,投票率創新高則顯示,有別於早期對政治的冷漠,香港民眾近年從行政長官普選議題、占中大遊行以來,已普遍加強對政治的參與。
年輕人在本次選舉中出頭,無論是哪個陣營,都出現大規模世代交替,如本土派的羅冠聰僅23歲,朱凱迪39歲,多名資深議員則敗選。張五岳認為,年輕人能高票當選也反映香港社會兩極化,因為對現狀不滿者較會投票給主張民主自決的新興政治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