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有發揮自由、創意的思想餘地,即是可放任人民搞「經濟」,因此人民自行摸索,他們所生產的紅辣椒有的用工業用的色料染色,他們所生產的棉被有的用屠宰場的被棄豬毛來填充,他們所做的景泰藍瓷器因含鉛過重被美國海關拒簽入境,他們所做的蜜餞現場日本觀光客不敢看,他們所做的皮包染色的硫酸銅廢水可以直接倒進溝渠,其下游還有家庭主婦用河水洗衣,他們所生產的電器產品有說明但沒保險。在這二十一世紀講求人性、品質的普世共識裡,不禁想問,只強調不顧品質的「廉價」,對消費者而言是利還是害,不無疑問。
我們不能惑以中國大陸龐大的所謂的「商機」而信以為真,他們為吸引外資及台港商人想盡辦法,擦妝抹粉,以「驚豔」的樣板,加之甜言蜜語引誘,十年下來上當者有之,只讓「樣板」企業賺錢,以繼續扮演招牌的角色,正如國內服裝繪畫名家洪碩先生所言:「他們只供量不供質。」也就是你要地有地、要人有人、要料有料、但不保證人的「質」,因洪先生深入大陸各省八年,才知他們做皮包、做人形,畫一個圖案只要人民幣一角,就因用「家庭代工」或「沖抵牢期」的方式,任憑現在工業國如何估價,都是無法想像的便宜,加上減免優惠的辦法,致使少部分台商錯估形勢,最後賠錢了斷。
工業革命後所謂的量產(MASS PRODUCTION)是生產者發財的的代名詞,多數生產者求量而不求質,為了求量,把價格壓低求普世之所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最近喧騰一時的三星7號手機,同它的價格合理,又宣傳得宜大賣300萬支,領先各國之市占率,但只因為三十餘支電池自燃事件,不得不全面停產,賠上五千多億的財損,且形象重挫,如此只求量而不求質的結果,不啻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愚策,也是一大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