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TPP協議成立的初衷加以簡要剖析,以及它在美國為何遭到強烈反對,將它與美國亞太戰略的關係稍作剝離,亞太國家也許不需要這麼擔心。
TPP是為了增強亞太國家對美國的向心力
亞太各國從來很少正視美國國會不肯批准TPP協議的原因,那就是這項協議的受益者主要是亞太國家,歐巴馬總統對此項協議的考量更多地出於地緣政治而非經濟利益。TPP協議初議之始,美國國內製造業界大都持反對意見。即使希拉里·克林頓承諾要「接收歐巴馬的政治遺產」,那「遺產」中也未包括TPP協議。
TPP協議對歐巴馬總統來說很重要。今年4月他接受《大西洋月刊》採訪時,重返太平洋是他宏大的外交戰略當中的主要內容,TPP協議則是他希望用來鞏固重返亞太戰略的經濟支柱。他之所以要簽訂TPP協議,乃是因為要鞏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友關係,並將中國排除在外。
當年小布希總統時期,美國軍隊逐漸撤離亞太地區:一則是因為911事件之後,美國需要集中軍力對付伊拉克及中東地區,二是因為發現亞洲盟友的三心二意。其時,全世界都看著中國這顆未來之星的光芒日漸耀眼,亞洲國家也不約而同地形成了「經濟利益靠中國,政治安全靠美國」這種兩頭通吃的「戰略」,美國發現費力不討好。但美國退出之後,「和平崛起」的中國勢焰日漸逼人,堪稱亞洲經濟大國的日本與中國,恰好都不為亞洲國家所喜,因此它們希望美國繼續充當「亞洲的太陽」。但是,美國真正重返亞太之後,發現困境依舊,亞太國家仍然奉行兩頭通吃策略。
在這種情況下,歐巴馬總統下決心建立TPP,通過放開美國市場,為TPP成員國減免關稅,增多工作機會,加強其產品競爭力等方式,提振這些國家的經濟,從而削弱其對中國的依賴,加強亞太國家對美國的向心力。但公平而論,美國並未從中獲得經濟好處,這是奉行國際主義至上的歐巴馬總統為了維護國際秩序而做的一項決策。
也因此,TPP一開始就在美國國內引起爭議。反對者主要是美國的製造業工會與中小企業。福特公司所代表的美國汽車業人士認為,TPP協議將嚴重影響美國汽車在像日本這樣的國家的銷售。在銷售業績受損的情況下,美國的製造業企業只剩下兩個選擇:要麼將生產移至海外,要麼徹底關閉企業。無論哪一種情況,傷害的都是那些依靠一份好工作來支付大學學費或儲蓄養老金的美國家庭(轉載自美國之音。未完,接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