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副刊文學

救鳥記

文/陳彥彤
「我在院子裏到處尋找,每個角落仔細的看,鞋櫃旁邊,車庫四周,花盆與花盆的間隔,趴著往牆角和桌椅縫隙看和摸索,拿著手電筒往陰暗角落照去,都沒有小麻雀的蹤影,也沒有聽到啾啾啾的叫聲,我非常著急,擔心小麻雀是否平安?忽然,在庭院水龍頭旁的水桶,裏面好像有什麼?心中閃過不好的預感,鼓起勇氣看一眼,鳥兒浮在水面,淹死了!怎麼會這樣?我心頭一驚,難過和害怕,自責、慚愧、顫抖,我大聲哭了出來,對不起..對不起.....」

我在傷心中驚醒,恍神不知所措,許久之後,情緒慢慢緩和下來,原來,這是一個惡夢!「這只是夢,不是真的,小麻雀已經離開了,牠是平安的,不要擔心。」我告訴自己,沒事了!

為什麼會做這個夢?因為,有一隻小麻雀跑進屋內。

最近,正是幼鳥學飛的季節,剛長滿羽翼的雛鳥,跟著成鳥學習飛翔,飛不遠,飛不高,只在窩巢附近。麻雀是最常見的鳥,台灣話稱「厝鳥兒」,有人家有房子就有牠們。也有野鴿、白頭翁...,鳥兒是天地生養的,自由自在,有牠們自然的生存法則。每種鳥叫聲不同,麻雀吱吱吱喳喳,很清脆,停在電線上,停在樹枝上,也停在圍牆上,牠們在屋簷瓦片上築巢,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不知道鳥兒的家在那裏,看見鳥兒時而悠閒停佇時而忙碌飛翔,聽著鳥兒快樂的聲音,心情很愉快,天地寬廣的心境油然而生。

幾天前的傍晚,忽然看見一隻小麻雀在房間裏走著,可能是我打開落地窗到陽台時,牠進入房間內的,或是飛進來的?這情況之前尚未有過,我立刻打開窗,讓牠可以出去。但是,小麻雀反而緊張得躲進櫃子底下,天就要黑了,鳥媽媽正著急著找牠歸巢吧?我想放牠到陽台,但是,越是引導牠,小麻雀越是害怕緊張得往縫隙深處藏,好不容易找到牠,想捉住牠,牠又半飛半跑得逃離,怕弄傷了牠,怕抬起櫃子壓到牠,費盡精神用盡方法,希望牠能趕快回到母鳥身邊。牠飛出房間,不是陽台,還在屋子裡面,於是,我一個房間一個房間的找,每個角落仔細的看,聽著小麻雀啾啾聲一遍又一遍尋找,一層樓一層樓巡視,終於,在三樓浴室的空水桶裏看到牠,謝天謝地。

天色已晚,先找個舒適的有蓋紙箱,挖幾個小洞,舖上厚厚鬆軟的衛生紙,保持適當溫度,隔離光源,讓牠睡覺休息。第二天早晨,我將小麻雀放到陽台,希望母鳥聽到叫聲,能夠找到牠。過了許久,小麻雀仍在,牠不會飛,難道是被放棄的幼鳥?只好又把牠「救回來」,上網查詢如何照顧麻雀寶寶,將白吐司麵包弄濕,輕輕用衛生紙包住小鳥,用小吸管餵食,可是小麻雀不肯張開嘴吃,又緊張的從我手中掙扎跑走。

有經驗的網友說:麻雀是野生的,容易緊張難飼養,媽媽說:麻雀沒辦法飼養,打電話請教野鳥協會,專家說:這樣的麻雀存活率很低。我該如何是好?還是讓牠回歸自然,祝福牠吧!我把牠放到庭院,旁邊放了泡軟的燕麥片和一些白米,雖然心中擔心,只能在旁邊觀察,祈禱牠會飛,盼望有成鳥幫牠。又過了一天,爸爸說:小麻雀可能跟隨成鳥飛走了。媽媽說:我仔細找過庭院每個角落,沒有看到牠,也沒聽到鳥叫聲,牠可能長大了,學會飛了。我連續幾天注意著是否有小鳥身影,小麻雀真的離開了!牠會平安的,我這樣想。

去年春天,寒流來襲,在院子裏發現一隻尚未開眼,尚未長出羽毛的雛鳥,剛孵化出來而已,我用厚厚紙箱,舖上棉布和衛生紙,用暖氣保持室溫27度,牠會張開嘴巴,我代替鳥媽媽,每四小時餵食,弄濕白米飯或燕麥片或吐司麵包,一次不能太多,怕把牠的嗉囊撐破。因為鳥兒膽小,心臟禁不起刺激,雛鳥眼睛還沒張開,我們動作放輕放慢,說話要小聲,晚上要蓋上黑布讓牠休息。猜測牠是什麼鳥?上網查,猜測牠是白頭翁。牠的體型比麻雀大,隨著羽毛一天一天茂密,一個月左右牠的羽毛長齊了,是一隻美麗的白頭翁。慢慢的,小白頭翁學會飛,越飛越好,我想該是讓牠回到自然的時候了,帶牠到庭院飛翔,牠飛向天空。有著不捨,也替牠高興。鳥兒本來就屬於天空屬於大自然,我笑著揮揮手,跟小白頭翁說再見。

從小時候到現在,救過許多鳥,也埋葬過許多鳥,雖然傷心,卻也欣慰。我並不了解鳥,鳥兒屬於大自然,我很怕看到幼鳥或受傷的鳥,但是,生命無價,遇到了,總是盡力而為。看見幼鳥成長,快樂飛翔,是喜悅。若無法幫助到牠,真心為牠祈禱。尊重每一個生命,盡力幫助每個生命,這是我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