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傳遞有兩個重要途徑:一、空氣傳音,二、物體傳音。這兩種聲音傳遞的方式有時相輔相成,住在人口密集、交通繁瑣之都會,人們為防止遭受其害,必須要採取積極的作為以免生命受害。
聲音之發生起源於震動,造成共振、反射、穿透、殘響等各種反應,而聲音的種類有噪音及悅音,會令人不悅的大致以噪音居多。台北市都會中最多的即為交通噪音,高頻如救護車的聲音、鞭炮;中頻有廣播、宣傳叫賣;低頻則有公車啟動、地鐵的聲音,其中低頻噪音的穿透力極大,很多卡拉OK的糾紛,大都由低音喇叭聲擾鄰而起。
為防止聲響之擴散、傳遞,最重要有3個原則:
一、「制震」即防止物體的碰撞、摩擦或震動。
二、「遮音」讓聲響盡量不要穿透,使大部分阻擋在外,如膠合窗簾、雙層玻璃窗、真空玻璃窗等。
三、「吸音」聲響傳進來利用泡沫聚酯棉、泡沫橡膠、海綿、鑽泥板、孔洞吸音板或水泥板等等。
在吸音的設計中有的需要些許的反射,如澳洲雪梨歌劇院,其天花板、牆板、地板以及座椅都使用樺木構成,利用樺木之多孔性特質施作整個劇場空間。他們的原則不使用麥克風,讓聲音完全出自本音,為了演唱者之歌聲傳遞到後座,在其舞台前端吊有反射板,澈底追求原聲原音,令人印象深刻。
聲音是立體擴散的,因此在裝潢的時候必須考慮到天、地、壁、物的各類材質,在居家中常發生與隔音相關的問題如頂樓的水塔、冷氣的排風聲、音響設備卡拉OK、頂上跳繩、狗吠聲、裝潢時震動機的聲音等,經常成為鄰居爭執的事件,輕者大吵一通,重者法院相見。這種視覺無法察覺的震動,以法律來規範有些不自然而難以做正確的裁斷,要養成一個安和的社會,必須從小孩時期教起,正如法國人要學優雅先從講話的聲音練起。
反觀中國大陸人只要聚眾的場合聲音就會很大,使得日本新橋大飯店在一樓的玄關入口貼一張「本飯店不招待大陸旅行團」,問其詳,才知大陸團每次住房時,整團帶到秋葉原電子街大買特買,買馬桶蓋、捲髮器、相機等,一窩人回到飯店大呼小叫。噪音之危害不只影響人的生理,甚至會破壞團體形象,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