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中醫養生

肺脹

lung(fotolia)
lung(fotolia)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凡患呼吸道疾病,咳嗽、哮喘日久,症見咳喘上氣、胸悶脹滿,嚴重者口唇、爪甲、耳垂青紫,氣短不續,古稱肺脹,類似現代的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

《黃帝內經》中的《靈樞‧脹論》中首先提出:「肺脹者,虛滿而咳喘。」描繪出肺脹的典型症候。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提出:「欬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表現出肺脹的嚴重咳喘情狀,急迫的呼吸使眼睛都要凸出來的樣子。晉朝的皇甫謐認為咳喘嚴重的,「肺脹者,肺俞主之,亦取太淵。」太淵就是把脈的地方,屬手太陰肺經;肺俞在第3胸椎旁,都是與呼吸道有關的穴道,針刺下去,瀉實補虛,可治咳喘。

肺脹誘發,最常見的原因是外感風寒,肺氣不能宣通肅降,導致嚴重咳喘。肺脹通常是疾病日久,病邪容易深入,如現代所說的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病,嚴重的導致心肺症,肺氣腫,呼吸衰竭等。X光片檢查可見肺部容積增大,X光片曝光黑度較高,血氧分析可見缺氧,嚴重的有二氧化碳酸中毒。治療上最重要的仍是對症治療,如風寒外束要宣肺散寒、化痰等。清代名醫李用梓在其所著《證治彙補》中提出肺脹治療總結:「肺脹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挾瘀血礙氣而病,宜養血以流動乎氣,降火青皮挾痰藥,實者白芥子之類。在後,以二陳湯加南星、香附、青黛、青皮、薑汁。血礙氣作嗽者,桃仁去皮尖、大黃酒炒,薑汁丸服。治嗽多用生薑,以其辛散故也。痰因火動逆上作嗽者,先要先去病根,此乃收後藥也。」

咳喘患者,平日應注重保養,不輕易曝寒,不食冰冷,應天候適時加減衣服,一有症狀,趕緊隨症治療;喘咳嚴重,不能平臥者,可加上氧氣筒增加血氧濃度,如此方能夠有充足的休息睡眠。痰嗽是咳喘關鍵,一定要加強化痰消炎,待症狀平復,方可稍減藥量;若見爪甲青紫,呼吸抬肩,動則氣促者,應趕緊送急診室急救,待急性發作過後,再慢慢救治。

鄧醫談養生
現任正梁中醫診所院長,畢業於台北醫學院醫學系,曾任外科專科醫師,之後到南京取得中醫博士學位,是國內少數專攻中西醫整合治療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