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流傳的一組照片,記錄下了菲律賓一個5歲孩子失去媽媽後的反應:他靜靜趴在棺材邊,小胳膊無力地擱在棺材蓋上,頭枕在胳膊上,默默地盯著媽媽的遺體,流露出迷茫不解、無助和哀怨的神情。
他沒有哭,他還不知道媽媽這次離開他意味著什麼。他還想和媽媽待在一起,哪怕隔著那層蓋,也想再一次擁抱她。
小孩的姨媽拍下來這揪心一幕,並寫下這樣一段話:「孩子搬起了凳子來到了棺材邊,他登上去抱住棺材,似乎想要再次擁抱媽媽。他問我,媽媽為什麼不能陪我一起睡覺吃飯了?似乎他懂得了媽媽不能陪伴他了,但是他依然是個孩子,依然不能夠理解死亡的意義。」
這不同尋常的畫面在網上流傳,令人心碎,也引人思考,怎樣讓小孩理解死亡?
大人們無法迴避這個問題,即使自家還沒碰到死亡的事,孩子們會聽到鄰居家或小朋友們家發生了這種事。怎麼告訴他們死亡是怎麼回事?
如果告訴他們,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要遇到的事情,就如同花草樹木,也許他們能理解。有一本很值得給3至9
歲的小孩推薦看的書,名叫《一片葉子落下來》(The Fall of Freddie The Leaf)。這本關於生命的童話故事,在美國發行量已經超過1,800萬冊。
書的作者叫利奧‧巴斯卡利亞(Leo Buscaglia,1924—1998),曾任美國南加州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他於1982年6月1日創作了這本繪本童話。故事描述一片葉子歷經四季的生命過程:春天的萌芽,夏天的生機,秋天的枯黃,到冬天的飄落、化作春泥。故事解釋了人為什麼活著、死亡是怎麼回事,及生死間的循環規律。
在歐美,許多學校都有「死亡教育」的教材和課程。在全美的小學和幼兒園都設有這一門課程。老師引導學生們談論死亡的話題;向他們解釋生死間的關係,如何正確、健康、合理地看待死亡;消除小孩子們對死亡的恐懼感,讓他們明白學會原諒別人、關懷他人和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死亡教育」在中國卻是個空白,大人們忌諱在小孩面前提到死亡,認為這不吉利。學校裡也從沒有這方面的教程。
當中國人來到西方後,發現西方人面對死亡的態度很不相同,他們不會像中國人那樣悲痛欲絕。他們甚至會認為死者解脫了,該為他高興、祝福。
比如德國人在為死者下葬時,葬禮儀式舉行得肅穆、平和而沒有悲痛。甚至在悼念詞裡,親人們還會對死者有幽默的回憶,引來大家輕鬆和善的笑聲。大人們讓小孩子們一同參加,他們不會感到恐懼或不安。葬禮後大家往往會聚在一起吃點心、喝咖啡,為死者作最後的餞行。他們會如同往日一樣有說有笑。孩子們經歷著一切,會覺得自己在長大,對死亡有了更多的理解。
顯然,西方孩子對待死亡所具有的積極、理智和成熟的心態,是與他們在學校裡受到的「死亡教育」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