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老人最為公正,在他看來,人的價值不在其權勢地位、身分等級、金錢財富,而在其創造和貢獻,在其對人類的造福。但真正為黎民百姓留下青山萬水、晴空萬里,才是永恆的,而民眾的創造,則是歷史的脊梁。
人的價值不是一下可以看清的,人們的日常所見,大多是世俗的尊卑貴賤,至於體現人的價值的精神境界,則非由眼所能察覺,而要靠人的理性和深思。當曹雪芹在貧困潦倒中,創作了《紅樓夢》,當居里夫人在實驗室裡探索科學的奧祕,誰能估量他們的價值呢?因此,歷史老人告誡世人:看人不要只看他穿的衣服,使用的什物,以及他種種的頭銜等,是人的外在現象,這些對人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但這些並不能全面的體現人的價值內涵。
我們估量一個人的價值,必須看他的心靈,看他的精神領域,看他的所思所想,看他實際行動,看他為社會貢獻有多少。孟子常說:「一個人身處富貴溫柔之鄉,不能喪失志向;身處貧賤困苦之地,不能改變人格;身處強暴威脅之時,不能丟掉氣節,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北宋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有了這樣宏大志願,就有充塞於天地的浩然之氣,再伴以扎扎實實的行動,才能實現人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