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建築改走「混搭」風 邱文傑跳脫精英主義走入常民

臺中市建築經營協會理事長許枝旺(左三)邀請知名建築師邱文傑(右二)分享建築理念。(記者謝平平/攝影)
臺中市建築經營協會理事長許枝旺(左三)邀請知名建築師邱文傑(右二)分享建築理念。(記者謝平平/攝影)

【記者謝平平/台中報導】台灣的建築應該長什麼樣子呢?從西方習得一身本領的邱文傑剛回台灣意氣風發,但在屢獲大獎後,他卻開始反思,自己真的了解這個社會嗎?是不是應該更謙卑點?剛帶團從大陸回台的臺中市建築經營協會理事長許枝旺也表示贊同,台灣建築應該找出自己的路,兩人相談甚歡。

邱文傑從建築人的聖殿哈佛大學畢業後,先於美國東、西岸兩大建築師事務所磨練,才束裝返台,回台的第一個案子——新竹東門城廣場「新竹之心」(1999)就震撼建築圈,隔年獲得台灣建築獎,他利用巍然城牆的高大,加上玻璃觀景台,讓古蹟走入民眾的生活。

而另一件撼人的作品則是霧峰九二一地震博物館(光復國中原址),原操場150至250公分的落差硬生生的裸露在眾人眼前,「作為博物館,已不需再加任何東西。」

邱文傑以這個巨大的落差做為博物館地標,另再築起一棟建築物,讓民眾了解地震常識,一完工就成為中部知名景點,並陸續獲得台灣建築獎(2004)、WA中國建築獎(2006)、遠東建築獎(2007)。邱文傑並獲頒全球華人青年建築師獎(中國)、台灣百年傑出建築師獎(2011)。

得獎無數的邱文傑一直以為「有耕耘理所當然有收穫。」慢慢地,他開始發現事情並不如自己想像的,「我對世界有認識多少?我有幫助到人嗎?」

他認為,台灣並不來自西洋建築系統,應該要找出自己的文化根底。他開始關心常民建築設計,近距離觀察「在地現實」,不再用西式教育的美學基準看待周遭環境,以台灣為例,邱文傑認為最有趣的即是「混居」。

他將三芝工作室各層樓保有各自的使用主調,分享部分空間,名之為「台灣你建築了嗎?」,也是邱文傑落實理想的地方,1至3樓是辦公室,4樓是書店,屋頂是農場、廚房與咖啡館、員工宿舍的混合使用。邱文傑認為,屋頂的混搭能改善台灣的天際線。

此外,他也陸續開發新的建材,希望能運用更多輕鋼架或金屬擴張網,讓亂紛紛的外觀能提升為另種台式美學。

最後,邱文傑表示,明星建築師已經逐漸走下舞台,城市的新風貌掌握在另一波關心在地的建築師手上。


邱文傑學經歷

淡江大學建築系畢業(1985),於李祖原建築事務所工作後,赴哈佛大學攻讀建築暨都市設計碩士(1990),並在美國知名的Rafael Vinoly Architects事務所(1990-1992)、Stone, Marraccini & Patterson Architects(1992 - 1993;於1998年與SHG合併)工作。

回台後,創立大涵設計(1996)、大涵學乙設計工程公司(2005),現為大涵學乙設計顧問、成功大學建築系駐校建築師、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ADA 新銳建築獎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