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體內的環保尖兵:竹筍

竹筍(fotolia)
竹筍(fotolia)

文/李應達(桃園慈航中醫診所醫師)
台灣民間俗話說:「竹掃把掃馬路,竹筍子掃腸肚,體內的環保,筍子不可少。」

竹筍是季節性的美味食物,生長速度非常地快,不僅口味香甜,藥用價值也高,是懂得養生者的首選食材。

藥食兩相宜 減重排毒抗癌

竹筍的營養價值高,它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膳食纖維、維他命B、維他命C以及鉀、磷、鎂、鈣、鈉等巨量礦物質;鐵、鋅等微量礦物質。

竹筍因含低脂肪、低糖、低熱量,為減重者所鍾愛。其內含的粗纖維、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止便祕,有預防大腸癌的功效。 

中醫認為竹筍味甘、微寒、無毒。在藥用價值方面,它可清熱化痰、解渴除煩、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筍尖還能發痘瘡,有解毒透疹的作用。 

中國本草名著《本草綱目拾遺》記載竹筍:「利膈消痰,化熱爽胃,解渴利水,療風邪,止喘嗽。」常吃竹筍對胃熱口渴、肺熱咳嗽有一定的療效。 

除了竹筍本身外,竹葉與竹茹在臨床上有其各自的效用。 

竹葉的性味微苦而涼。能利小便,瀉火,涼肺清心。 

竹茹是取竹子的新鮮莖,除去外皮,將稍帶綠色的中間層刮成絲條,或削成薄片,然後捆紮成束,將其陰乾。 

它性微寒,味甘。具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的功效,適用於治療痰熱咳嗽、胃熱嘔吐。

飲食宜有節制 四類患者少碰

竹筍雖是菜中珍品,但並非人人都可享用。

它富含草酸,不適合搭配豆腐同食,以防止形成草酸鈣,避免草酸鈣過多而造成體內結石。此外,尿路結石患者要避食。

竹筍性偏寒,筋骨痠痛的人應該減少攝取。

慢性腎臟病患需謹慎攝取鉀,因此不宜多吃。

竹筍內的高纖維質雖能促進排便,但胃潰瘍、胃出血和腸胃不適者最好不要吃,以免刺激腸胃。

貼心小叮嚀

經醃漬、發酵酸化後的竹筍加工製品,口味往往太鹹、太油膩、太辣、或有添加防腐劑,每個人都應節制食用。

選購保存有要領

台灣是竹筍的故鄉。選購的基本要領是選對季節。箭竹筍、桂竹筍於春季當紅;入夏之後,是北部特產綠竹筍的天下,麻竹筍產於盛夏初秋。專家的建議尚有:

綠竹筍:根據台灣農委會資料,選擇「矮、肥、短」的形狀,外觀彎曲如牛角;筍尖非青綠色,外表顏色均勻,略帶金黃色者;筍基纖維細嫩無纖維化現象,新鮮現採即為上筍。

箭竹筍:《台灣月刊》引述阿美族原住民李阿玉的建議說,選購時以長 15公分,直徑1公分以上,質細肉白者為上品。

麻竹筍:台北市政府的《閱讀台北》483期報導,選購要領和綠竹筍略同,唯一的區別是角需挺直不彎。

如何保存竹筍?可用溼餐巾紙將其底部包起來,再放入冷藏,這樣可保持水分。建議在三天內食用完畢。

竹筍泡過藥水嗎? 判斷有技巧

為讓筍子賣相佳,有些商家會用藥劑漂白。如何判斷?購買時,用手摸筍頭切面,若有滑膩感則可能泡過藥劑。而箭竹筍、桂竹筍,若有過重的漂白水味,或顏色太白者也不宜購買。

清甜好滋味 居家養生食譜

台灣常見的竹筍有綠竹筍、桂竹筍、麻竹筍、箭竹筍。

桂竹筍:肉質較硬,纖維較多,常用來製成桶筍或筍乾。搭配肉絲炒或燉、滷料理都很合適。

綠竹筍:彎曲呈羊角狀,肉質細嫩、纖維少、口感佳。炒食、煮湯皆宜,也可做滷竹筍、涼拌沙拉等料理。

麻竹筍:是筍類中體積最大者。尖端處最嫩,適合涼拌;中段切絲後,和豬肉一起炒;根部可煮湯。

箭竹筍:台灣特有的品種,僅發現於闊葉樹山林中。可取用辣豆瓣醬來調味,或拌炒肉絲、黃豆醬。

料理小錦囊

將綠竹筍洗淨,然後連殼一起煮,能保住鮮甜。

烹煮時,加入生米可保留它的甜味,而適量的辣椒則能提高它的鮮味。

飲食外一章

這道「竹筍炒肉絲」吃不得

台灣早期社會,學生在外玩得流連忘返,或在學校鬧事惹老師生氣,返家後,家長常以細長的竹子來回鞭打孩子,要他(她)記取教訓不再淘氣。遭挨打的小孩皮膚上會浮起一條條如肉絲般的紅色傷痕,萬般疼痛。人們都戲稱這道家常菜為「竹筍炒肉絲」。

從吃筍看個性

《台灣月刊》報導阿美族的箭竹筍時,提到該族老人家說,從各人吃筍的方式,能判斷一個人的個性。如果從細嫩的筍尖吃起,表示此人喜歡享受人生,也就是好逸惡勞;若是由較老硬的基部開始吃,屬於「刻苦耐勞」型;而從中間咬斷者,該人做事不能有始有終,容易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