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力係指一個人在經過學習過程後,能夠具備獲得工作、保有工作及做好工作的能力,包括「核心就業力」及「專技就業力」。前者指能夠廣泛適應及勝任不同工作要求的一組能力,分別是:有利於就業的態度與個人特質、自我行銷與職涯管理能力、具有學習的積極意願並能反思所學;後者指配合特定產業或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學人Brennan, J曾在2001年針對英國以及一些歐洲國家和日本的大學畢業生進行調查,這些受調查國家的大學畢業生,被要求針對36項能力(competencies)評定他們畢業時具備的程度。這36項能力涵蓋與特定技能和知識有關的能力(例如,特定領域的理論性知識、特定領域的經驗/實務方法知識、了解複雜社會、組織和技術體系),更為廣博的能力(general competencies),例如:問題解決能力、分析能力、口頭表達技能,及行為/態度上的特質,例如:主動性、適應性、批判思考、領導。
另一方面,世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於2001年在<知識經濟時代的關鍵能力報告書>中提到,在知識經濟時代所應具備之工作能力包括:1.團隊合作能力。2.能在不明確環境中進行協作的能力。3.問題解決的能力。4.處理非例行程序的能力。5.擔負決策責任的能力。6.溝通的能力。7.從較寬廣脈絡理解工作場所發展的能力。
而根據《Cheers》雜誌在2015年進行企業人才策略之調查結果發現:台灣企業招募新人最重視就業力態度層面,包括以下八項指標:「專業知識與技術」、「國際觀與外語能力」、「學習意願」、「團隊合作」、「抗壓性」、「解決問題能力」、「融會貫通能力」及「創新力」。
合而論之,台灣就業力的定義即是OECD對工作能力定義的濃縮版,即全球化下的台灣「核心就業力(Key Employability),筆者認為企業選用人才指標「核心就業力(Key Employability)」,為有利於台灣師範/教育大學師培生就業的態度與個人特質、自我行銷與職涯管理能力、具有學習的積極性並能反思所學,能自主關注在一專業領域的長期生涯發展,甚至可培育轉換至不同專業領域的工作能力之培養。爰此,筆者將再進一步介紹「台灣教師專業能力指標」,並以台灣師培課程教育目標中「教師專業能力指標」與企業選用人才指標「核心就業力」做一可能性的融合論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