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桃園

軍訓教官劉駿耀 以照顧學子為己任

劉駿耀教官與學生分享比賽成果。(劉駿耀提供)
劉駿耀教官與學生分享比賽成果。(劉駿耀提供)

文/記者徐乃義
今年9月16日調升桃園高中主任教官的劉駿耀,不諱言告訴學生「自己出身功能失常」的家庭,他告訴行為偏差的孩子「家庭因素,不是變壞的藉口」時,特別有說服力,劉駿耀經常應邀演講反毒、反黑、反霸凌,並當選106年全民國防教育傑出貢獻個人獎,也是少數得過「師鐸獎」的軍訓教官。

出身「功能失常」家庭  念軍校改變一生

劉駿耀4歲時,父母因個性不合而離異,先由母親暫為照顧,後來家庭因素及母親工作關係,即寄養在阿姨家至湖口國小畢業。

1987年湖口國小畢業後,祖父母要求要將孫子要回來,劉駿耀其實跟祖父母有8年未曾見面,在情感上雖有矛盾,但在血緣關係基礎上仍算順利,劉駿耀國中階段由祖父母負責照顧,遷居就讀屏東縣林邊國中;許多單親家庭會與父母之一方或雙方失聯,但劉駿耀現在仍能和父母雙方保持聯繫,在這樣的成長背景,劉駿耀認為「家庭因素,不是變壞的藉口。」

國小、中學求學期間,課業未因家庭關係而有所疏忽,學業均維持在中上,國中畢業報考中正預校,主因是不想讓家人再為他負擔,另外因曾在湖口營區與眷村成長,認為當「軍人」是一種「榮譽」,雖然也考上屏東中學,仍決定就讀「中正預校」。也因為念軍校,讓劉駿耀有了平穩的人生,更增添不少色彩。

握著筆桿、槍桿保衛國家的軍人

從中正預校畢業後,就讀政治作戰學校,於1997年畢業,除了是握著筆桿,也是持槍桿保衛國家的軍人。將近10年軍旅生活中,歷經排長、輔導長、政戰官等職,期間在台南監獄擔任副分隊長2年,讓劉駿耀在未來的工作、經歷有不同的體練,體會到「刑期無期、明刑弼教」的意義。

劉駿耀說,「刑期無刑」係指刑罰在於教育人恪守法律,從而達到不用刑的目的。「明刑弼教」係指彰明《刑法》,以輔助教化業務。

因為他在政戰學校時期熱愛體育,4年級時更是學校田徑代表隊。因此,曾在2003年參加中華民國水上救生會救生員、救生教練與中華民國游泳協會C級裁判、教練訓練,後又考入「國立體育大學體育推廣學系2年制在職班、教育學程與碩士班研究所」進修,選擇有關體育、運動相關的領域。後來,考量以現職軍職的情況下,離教育最近的職務就是軍訓教官。因此在2006年5月經參與教育部考試後,轉任軍訓教官。

轉任軍訓教官後,先後在新北市立三民高中、林口高中、治平高中任職,並在今年9月16日調升桃園高中主任教官。

劉駿耀認為,教官除了負責全民國防教育之外,最重要是必須進修軍訓教官教育及輔導知能24學分,以支撐生活輔導功能。加上須處理各項校園安全及緊急事故,得保持手機24小時開機待命外,甚至有時得在學校24小時輪值,因此要具備吃苦耐勞的特質。

嚴厲的教官  變成學生的朋友

劉駿耀於高中階段就讀中正預校期間,接觸的都是「軍官」,從未真正接觸過「軍訓教官」。從解嚴後,教官也慢慢轉型,原本軍訓教育大幅減少意識型態成份,功能也與過去有不小的轉變,但可以確定的是,教官的「軍人」身分與本質從未改變。現在除了原本應具備的全民國防教育外,仍持續擔起生活輔導、校園安全、急難救助等角色。

劉駿耀在林口體大進修體育學分時,因為接觸教育學程,有了教育專業上的看法,對學生不只多了愛心也多了關心。對教育工作,秉持著「做學生的朋友」的理念,運用與學生互動及教學過程,從內心去瞭解學生在想什麼,進而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朋友,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個人深信生命能影響生命,透過潛移默化改變學生學習態度與重新面對生命,進而建立正確人生方向。

愛的小故事真用心  師鐸獎給於肯定

劉駿耀推動全民國防有功,曾三度獲國防部「全民國防教育傑出貢獻個人獎」,認為教官影響最直接的,就是以多元、豐富的授課內容引領學生認識國防事務,並以個人的成長及從軍是「最好的選擇」協助推動募兵制,讓學生了解軍人福利、待遇及生涯規劃,歷屆學生就有不少人因為他的鼓勵,投入軍旅挑戰不凡的從戎人生。

有些學生原本可能走偏,但因為有師長及教官的協助而有改,甚至能順利畢業。劉駿耀連續5年主動關懷楊梅國中秀才分校慈輝班。其中阿傑幼時單親家庭功能失常,國小畢業安置於慈輝班,曾參與「雪山探索超越自我」,透過「一堂在雪山上的課」,每天走6公里以上的山路,阿傑發現登山過程要克服很多困難,彼此要相互幫忙才能達成任務,增強在求學過程中正向的動力。

參與幫派、霸凌、藥物濫用等問題的小偉,因常違反校規而遭退學,形成低自尊心,甚至可能會走上犯罪路途。後來小偉再次「新生」入學,從新(心)了解他曾排斥學校、離開學校的經過與理由,經過多次輔訪讓小偉感受到學校重視他的存在,為小偉建立自尊心,帶著快樂笑容到校學習。

劉駿耀深信「用生命去影響生命」,多次帶領教育服務役與學校師生參與公益活動,讓參與的役男及師生更能體會自己可以對社會付出愛與溫暖,並抱持正向態度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透過單親家庭的成長經驗,以同理心輔導高關懷學生展現自我,並培養他們持續正向思考,將來這些學生步入社會後,也能持續秉持著這份關愛,再次回饋給更多需要的人,讓這份教育的愛傳承下去。

現代學生跟過去學生大不同

劉駿耀認為自己當學生時,受外在的因素影響甚少,那時學生時期犯錯的部分,通常不外乎是口角爭吵、吸菸、爬牆等。然而,現在學生受外在的因素影響太多,光是網路使用情形就差很多,現在大多數的學生,手機上網可能都吃到飽,整天只想玩電腦、手機或平板,對網路沉迷而產生厭學,甚至有許多學生間的衝突都來自網路留言,造成網路騷擾或霸凌行為。

劉駿耀發現,學生也有個人化的網頁,這十年的變化就像之前的個人blog(如:無名小站),到現在Facebook(FB)與Instagram(IG)等社群軟體盛行。身為現代教育人員,若想了解青少年生活與關注議題等,這方面的知能就不可缺少,以上幾種社群軟體劉駿耀都有,也加不少的學生為好友。

「教官退出校園」  校安人員取代教官維安

談到「教官退出校園」的議題,劉駿耀認為自己是軍人,應支持國家的政策。但他也說,沒有人會否定自己職業的重要性,然而在新政府上台後,積極處理「教官退出校園」,只能說在2021年教官全面退出校園之前,自己仍會堅守崗位到最後一個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