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桃園

保留傳統農村風光 適合推動食農教育和環境永續理念

環境教師帶領小朋友親身體驗農事,採收野菜做披薩。(桃園環保局提供)
環境教師帶領小朋友親身體驗農事,採收野菜做披薩。(桃園環保局提供)

【記者徐乃義/桃園報導】桃園市大溪的「好時節農莊」草木扶疏,蜂蝶紛飛,在悠閒的田園裡實踐「農藝復興」,保留傳統農村風光,推動食農教育和環境永續的理念,成為別具特色的景點,是桃園市十大環境教育場所之一。

環境教師帶領小朋友親身體驗農事,採收野菜做披薩。環境教師帶領小朋友親身體驗農事,採收野菜做披薩。(桃園環保局提供)

好時節農莊主人陳平和表示,傳統農村都依照節氣在運作,每個時序的農事都不同,只要配合天時地利,做好該做的事,那麼任何當下都是好時節。「尤其都市人的壓力很大,希望在大溪保留一個閒適的園地,讓來訪的人把煩惱擺一邊;先不要想那麼多,來體驗農村的美好,為疲憊的身心補充能量」。

環境教師帶領小朋友親身體驗農事。環境教師帶領小朋友親身體驗農事。(桃園環保局提供)

好時節農莊前有菜園後有鞦韆,更有木屋、磚窯和池塘,與一方「解放腳丫區」,歡迎大家脫下鞋襪,赤腳接觸土地。農莊裡也養了多種動物,示範人與動物在環境中的共生,陳平和先生說:「雞可以除去害蟲,鴨子可以管理水中的福壽螺,鵝和羊則可以管理雜草。動物們各有任務,協助農村運作,這是很具體的環境教育。」

「食農教育」由環境教師帶領社區農家導覽,讓參加者親身體驗農事,包括挖地瓜、拔蘿蔔、種筊白筍;也能親手鋸竹子,製作竹筒飯;更可以採收野菜做披薩。「現在的小朋友往往偏食,但只要讓他們親手採菜,擺在餅皮上,再放進窯中,親手烤成披薩,最後大家都會把平常絕不碰的洋蔥和青椒吃光光。親手做的東西就是不一樣,這是食農教育最大的收穫!」陳平和先生說。

桃園環保局長沈志修表示,農村文化裡有許多環境智慧,可以作為現代環保觀念的絕佳補充。好時節農莊位於距離都市一小段路程的大溪,景致宜人,氛圍悠閒,且規劃了許多精彩的環境教育與主題研習活動,歡迎大小朋友一同前往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