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冰冷的原因
一般而言,手腳冰冷較常見於女性、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者、心血管疾病、低血壓、貧血、血管硬化或阻塞的年長者或是與血液循環障礙相關疾病的人,但是現代人因為平時工作的時候,大多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中,加上又喜歡吃冰冷的飲品,所以造成虛寒體質的人有變多的趨勢;有些人則是因為長期熬夜或壓力大等原因,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嘴巴破、喉嚨痛等,而以為自己是容易「上火」的體質,因此,又去吃大量寒涼的食物,如西瓜、椰子水、青草茶等來退火。但是這樣一來可能會因為吃太多寒涼的食物,而導致體質容易變得虛寒,氣管也會變得比較敏感,不僅容易出現手腳冰冷、怕冷,更可能會導致慢性咳嗽、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疾病的誘發。
還有一些人,會因為壓力大、個性比較急躁,常常容易出現交感神經亢進,這也會造成手腳冰冷。
從中醫觀點來看,冬季是陽氣內伏的季節,而手腳相對於身體軀幹而言是人體的末稍。冬季是「陽氣內守,不達四末」,所以在冬天特別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
手腳冰冷分二類型
手腳冰冷又可以區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手腳冰冷,身體也會怕冷的,這種是屬於「虛寒」的體質;另一種類型是手腳冰冷,但是身體卻感覺熱的,這就不是虛寒,而是因為身體的陽氣無法運送到手腳末梢所致。
手腳冰冷、身體又怕冷的人,即中醫所說的「虛寒體質」,也就是俗話說的「冷底」、「冷身」。常出現如:臉色蒼白、手腳冰冷、全身怕冷、精神萎靡、腰膝痠軟、腹瀉(而且伴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 或是新陳代謝緩慢等,這是屬於「陽氣不足」。
但另一種是,陽氣不見得不足,而是被阻擋住無法通透出來,中醫稱為「陽氣鬱阻」這一般是歸類於神經性的手足冰冷,常發生在容易緊張且壓力大的人身上,常見症狀是胸脹滿悶、噯氣不舒、嘔吐下痢或是腹痛、咳嗽、心悸、小便不順暢等。
緩和運動有助維持體溫
所以我建議冬天一早起來可以做一些緩和的運動,讓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加速,這樣一整天下來會比較不容易怕冷。像是簡單的爬樓梯、原地跳躍等都有助於強化體溫的調節能力。還有,不要偏食、過度減肥,讓身體儲存些適量的脂肪,也可幫助維持體溫。
腳暖身暖
怕冷體質須重視保暖
《黃帝內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中醫養生觀點認為冬天萬物斂藏,養生就應該順應自然界的收藏之勢,冬天需要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儲備足夠的精力,才能應付來年對自身健康的一切挑戰;所以《黃帝內經》:「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因此,冬天應固守精氣,隔年才能有著不怕疾病侵擾的本錢。
冬天要特別注意腿、腳的保暖,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會覺得暖和。記得不要穿太緊身的衣服,因為衣服過緊會阻礙血液循環。
睡前溫水足浴
對於手腳冰冷的人,寒冬睡前用溫水泡腳,不僅能活血通絡,更能改善睡眠。冬天泡腳除了簡單的溫水浴外,建議可用當歸尾 5 錢、川芎 5 錢、懷牛膝 5 錢、桂枝 3 錢和生薑數片,將藥材放在 1 公升的水中加熱至滾開,再轉小火煮 5 分鐘,然後濾渣,調和溫水到40℃左右,每天睡前泡腳 15 ~ 30 分鐘,可幫助四肢血液循環。
不可盲目大補
進補先分清你我體質
冬季養生進補也要符合體質,「虛寒體質」的人,可以選擇羊肉、牛肉、鵝肉、烏骨雞等食材,搭配改善虛寒體質的中藥,常見的有人參、當歸、川芎、肉桂、老薑、桂圓(龍眼肉)等中藥材來食用;而屬於「陽氣鬱阻」型的人,則可選用雞肉、豬肉、鱔魚等食材,搭配比較上火的中藥,如枸杞子、紅棗、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來食用。
早晨一碗熱粥
冬天早上可以服些熱粥,晚餐則應該減少進食,這樣才能夠補養胃氣,建議可以選擇糯米紅棗粥、八寶粥、小米粥等。也可以常吃安神養心的桂圓粥、清火明目的菊花粥、調理腸胃的鯽魚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養陰固精的胡桃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潤肺生津的銀耳粥和消食化痰的蘿蔔粥等。
全家進補需因人而異
另外還有許多中藥方,如:十全大補湯、四物湯、八珍湯、四神湯、當歸生薑羊肉湯等等補品,對於改善冬季的手腳冰冷也很有幫助,但是還是老話一句,這些藥方還是需要由中醫師判斷後,再進補才是最恰當的,這樣才能避免補過頭上火而導致身體不舒服。
其實就算是一家人,即使有遺傳因素存在、生活環境相似、飲食相似等,但全家人的體質也未必都完全一樣,建議大家可以諮詢受過嚴謹訓練的中醫師,那麼就算是在又溼又冷的冬天,您也可以暖呼呼的過冬,不用再擔心怕冷或手腳冰冷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