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中醫養生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中醫治療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甲狀腺功能亢進(簡稱甲亢)是病態性分泌過量甲狀腺素,導致體內代謝率增高,臨床以甲狀腺腫大、食慾亢進、形體消瘦、體重減輕、心跳過速、情緒激動、怕熱汗出、手指顫抖、眼睛突出等症狀為主要表現。

甲亢在中醫中歸屬「癭病」範疇,「癭」是指頸前方出現狀如櫻核的腫物,是指甲狀腺腫大。甲亢是以其臨床亢進病態命名,其發病與情緒內傷、體質有關,因情緒抑鬱或突遭劇烈的精神創傷,可導致肝氣鬱結不化,氣機鬱滯,津液不行,凝聚成痰,痰氣交阻於頸,遂成癭腫。

痰氣鬱結日久,凝結於眼部而致眼突;肝火上炎則見急躁易怒、面部烘熱、口苦眼赤;胃陰被耗,口渴劇飲,陰傷則熱,易飢而瘦。病久,氣陰兩傷、脾陽受損,則大便溏軟。

總之,病初起多實,以肝鬱、痰凝為主,繼之肝火旺盛,內熱傷陰,久則氣陰兩耗,由實轉虛,故主病在肝,而又與心胃相關。

甲亢多見於中青年女性,男女比為1:4,以20~40歲多見,60%~70%的病人有突眼症,甲狀腺腫大常呈瀰漫性對稱性腫大,質軟而有彈性。臨床表現以陰虛火旺為主,故臨床治療以清熱瀉火為基本治則,但須分辨肝火、心火、胃火,分而治之。全身無力,在甲亢中是一常見伴隨症狀,也是中醫氣虛的一個徵兆,故治療時,用藥不宜苦寒太過,避免更加損害正氣。

以含碘中藥治療甲亢已有悠久歷史,但含碘較多的方劑弊多利少,完全不含碘的方劑見效較慢,少量含碘的方劑既有碘的藥理作用,且中藥的其他藥物與碘協同能轉弊為利,提高療效。

含碘中藥短期治療甲亢的療效是肯定的,但長期服用有失效、復發現象,就較難控制。因此在甲亢早期,類似甲狀腺腫尚無明顯陽亢化火之際,可用含碘中藥短期治療,臨床症狀緩解後,改用少量含碘中藥,在陽亢化火後,少用含碘中藥。

中藥治療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可予以西藥相輔,中西醫結合可起相輔相成作用,從而提高療效,減少副作用。中藥治療使用最多的藥物,一是軟堅散結的牡蠣、夏枯草,二是滋陰生津的白芍、生地、元參。牡蠣、夏枯草是治療甲亢最常用的藥物,具有清肝軟堅作用,且是少量含碘中藥的代表性藥物。

鄧醫談養生
現任正梁中醫診所院長,畢業於台北醫學院醫學系,曾任外科專科醫師,之後到南京取得中醫博士學位,是國內少數專攻中西醫整合治療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