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部落位於南投縣仁愛鄉,這裡的賽德克族人在霧社事件後被迫遷居至此。部落的居民延續著賽德克族祖先紋面、狩獵與織布的文化,也保存日治時期的生活遺風,是值得深入探訪的地方。
日治遺風 元月一日過新年
受到日本統治的影響,清流部落在國曆1月1日過新年。12月31日當晚,遠方的家人陸續回家吃年夜飯,全家一面吃飯聊天一面等著跨年。等到晚上12點,家家戶戶競相施放煙火,煙火施放越多來年就越興旺。
在1月1日新年的早上,婦女們開始準備食物宴請遠方來訪的朋友,有些家庭會準備紅豆糯米飯、麻糬、烤豬肉與飛鼠肉豐盛又豪邁;有些家庭也會辦桌宴客。賽德克族人熱情好客,旅人如獲邀入席,記得說些祝福的話語,祝他們來年幸福平安。
餘生紀念碑是清流部落重要的歷史景點,9點時,族人會穿著統服飾聚集在餘生紀念碑,由耆老祭告祖靈並緬懷先人的偉大事蹟,並提醒後人勿忘歷史。午飯後,族人開始往廣場聚集,表演即將開始,族人穿著和服與原民傳統服飾依序表演。大家也會圍起圓圈一面唱著「大家一起來跳舞」,一面邀請遊客跳舞。
跳舞時,一人領舞、一人領唱:「年輕的小姐、漂亮的小姐,我們再此相遇,不要害羞、不要害羞,大家一起來跳舞……」會場氣氛歡愉又熱情,遊客可下場共舞分享過年的喜悅。
瑪姮原宿一日賽德克 深度體驗部落文化
清流新年別具風情,清流的賽德克文化更值得探訪。瑪姮原宿的主人馬姮巴丸,曾參與電影《賽德克·巴萊》的演出,並想要延續發揚部落文化。3年前,她回鄉從事文化工作,並引領遊客體驗部落文化。
紋面 狩獵 織布展現賽德克傳統
馬姮巴丸會為遊客穿上傳統服飾,並在女生的臉頰兩側與男生的額頭下巴貼上紋面貼紙。紋面在賽德克文化上是成年的象徵,更是去世後可否越過靈橋與祖靈相聚的依據。而,女性必須具有織布能力,男性必須掌握狩獵技巧後才有資格紋面。
狩獵是部落的重要文化,代表保衛部落與獲取食物的能力,更體現了賽德克族的價值觀。行程中賽德克第一紋面勇士畢夫,會講解射箭與放置陷阱的技巧與祖先的山林智慧。
賽德克族人敬畏自然、愛護山林,自然就像他們的冰箱一般。所以,族人不會因為販賣而狩獵。當孩子想吃肉食,男人就會上山打獵,回家與族人分享,而且,打捕時只會獵捕需要的數量,不會竭澤而漁。馬姮巴丸說,這樣與自然與族人共享的方式,讓他們樂天知足,卻也讓許多人誤以為他們不知勤奮。其實,只是大家看事情的角度不同罷了。
織布也是賽德克族重要的文化,馬姮巴丸邀請部落的媽媽替遊客說明傳統苧麻織布的各個步驟。她表示,傳統的織布必須先種植苧麻,在剝麻、刮麻、績麻……煮線等過程後,再經由木灰、薯榔的塊莖等植物染色,最後由地上織布機織成布匹。目前部落內能完全掌握流程的耆老屈指可數,是她積極保存的工藝。
餘生紀念館導覽 重現先人血淚
行程會帶領遊客前往餘生紀念館,餘生紀念館紀載著霧社事件的始末與迫遷後的奮鬥史。1930年,賽德克族人因不堪日本高壓統治而爆發霧社事件。霧社事件後,倖存的500多人被日人所慫恿的味方番屠殺200多人。後來,日本人又拘捕屠殺了32個族人。最後,僅剩298人在這三面臨溪的川中島自生自滅。
光復後,國民政府將川中島改名為清流部落。馬姮巴丸表示,這段歷史在過去被視為不忍被提起的過往,導致有許多孩子不清楚祖先的血淚。921地震後興建的餘生紀念館真實展現了這段歷史,希望大家能了解歷史共祈和平。
原民風味餐 感受原民飲食文化
瑪姮原宿會提供紅豆糯米飯、客家小炒與原住民傳統食物給遊客品嘗。每道餐點都代表著這裡的歷史與文化,先人被迫遷居這裡時根本沒有食物,幸好,眉原部落留下了紅豆讓祖先免以捱餓,而採樟腦的客家人則教導他們與他們分享客家小炒,所以,族人至今仍然十分感謝這些族群。
其他的風味餐則呈現了部落天然的飲食風,原住民常食用的樹豆加排骨煮成湯,原民胡椒馬告則製成香腸或炒高麗菜,在地的過貓、香菇與南瓜稍加料理即可上桌,再加上燒烤五花肉與鯖魚香煎就能展現這裡的原民風味。
除了風味餐,。遊客可以親手以木樁、木臼搗麻糬。馬姮巴丸表示,搗麻糬傳統上是男子負責搗,女人負責翻動,一來一往象徵家庭的和樂團結,十分有意義。
清流溪畔露營區徜徉大自然
清流的好山好水令人難忘。露營區主人林介仁幼時住在清流,長大後仍然難忘這裡的自然美景,軍職退伍後,回鄉開設露營區與瑪姮原宿配合分享清流的美,來這裡可以進行部落巡禮、爬山、在溪泉中抓蝦戲水,還可以賞無光害星海,十分有趣。
畢夫有機農藝工坊
馬告是原住民調味的山胡椒,具有食用及提神安眠的作用。清流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普乎克.畢夫,成立有機農藝工坊種植推廣馬告,製作馬告香腸、手工皂等、馬告咖啡等產品是清流部落具有特色的伴手禮。
彩虹穀東清流優質米
清流部落擁有好山好水,生產優質好吃的米。台中曉明女中師生為部落籌措老人送餐及扶持弱勢學童經費,創立「彩虹穀東」稻米品牌,以500元獲得5公斤白米的方式認股,由部落農戶自主營運,讓民眾享受優質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