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苔有淡黃、深黃與焦黃之分。淡黃苔又稱微黃苔,深黃苔又稱正黃苔,苔色黃且略深厚;焦黃苔又稱老黃苔,是正黃苔色夾有灰褐色苔。
黃苔表病邪深入,邪氣已化熱,多見於臟腑內熱,溫病有熱,因熱邪較重,舌質多已紅絳。苔色由淡黃轉為深黃,就是病邪由輕到重的轉變過程。
淡黃苔常見於風熱邪氣
淡黃苔的出現,常見於外感風熱邪氣,合併舌質漸漸轉紅,在發熱病的初起階段,出現低熱,有時出現高熱,有怕風、怕冷、鼻塞、鼻涕黏稠、出汗口乾、咽喉腫痛、咳嗽痰黃等等,如病毒性感冒、急性扁桃腺炎、急性支氣管炎等。
風熱感冒,出現微黃苔,可用辛涼解表的藥物發散風熱,如銀翹散、桑菊飲等。但除了風熱表症之外,有些內裡的疾病,也會有微黃苔,如膽囊炎、胰腺炎、盲腸炎等。
深黃苔與焦黃苔為熱盛傷津
若黃苔乾澀,顆粒粗且疏鬆,表示裡熱已亢盛。一種是瘟疫疾病,熱邪入裡,舌苔變化由白到黃,由潤到燥,直到全舌舌苔厚黃且乾,是臟腑大熱之象。清代醫家梁玉瑜寫的《舌鑑辨正》中指出:「黃乾舌,全舌乾黃,臟腑均大熱,有病皆屬裡症,不論傷寒雜病,見此舌即為實熱。」因邪熱熾盛,津液被耗,出現厚黃苔實熱之象,治療要以清熱生津、苦寒攻下為主。
增液承氣苦寒攻下
熱邪在裡,舌質紅絳,舌苔深黃,乾燥少津,一方面要瀉下熱結,一方面口乾唇燥,要滋陰增液,因此用生地、麥冬、玄參滋陰增液,用大黃、芒硝瀉下熱結,就是臨床上常用的〈增液承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