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築師、《積存時間的生活》作者津端修一(Shûichi Tsubata,已逝)曾在書中提過「沒有庭院的住宅不能稱為住宅」的觀念,他旅遊歐洲時,看到許多失去房子的民眾在臨時住宅附近,因為政府規劃了庭院的種植空間,而能平復心情。津端先生多年來也不斷身體力行,買下300坪的土地後,不但自己不斷種樹,也邀請附近的學校一起來種樹。《積存時間的生活》一書上市後,也讓許多人對植物加入生活的樣貌充滿期待與想像。
而在都市中的建築,大樹幾乎成為豪宅與好宅的象徵,中部許多品牌建商都對喬木十分重視,從庭園配置到家戶陽台的設計,不再只是依循政府綠建築的規範,也不只是為了景觀,而是對植物與生活的結合有更深的體會。
以陸府建設為例,其有專屬的綠海團隊負責維護每個社區的庭院植栽,對於樹木生長有相當豐富的經驗。綠海團隊曾表示,在校學習的知識雖多,但在應用面上,仍有許多不足,尤其近年氣候變遷,因此得不斷的進修、與樹接觸,才能知道如何維養植栽。
陸府社區綠覆率都相當高,緊鄰7期市政中心的新案「植森」旁建置有苗圃,預計入住「植森」的數百棵喬木已提前在此適應環境,隨時準備「入厝」,該案建蔽率僅21%。
精銳建設則在單元二重劃區新建樹木銀行,委請專人照料,未來將移入自家社區中。據悉,目前已移入桂花、樟樹、櫸木、楓香、宜梧、七里香等,其中不少樹種是董事長徐日新跑遍各地尋覓而來。
不只是移植,在規劃設計時,如果能夠保留多年大樹,也能作為環境教育的一環。例如台中市豐原安康段社會住宅,就在基地上保留了老樹,而打里摺建築在規劃設計南屯「楓壤」案時,也保留了門口的鐵刀木。
鐵刀木是熱帶樹種,在日治時期由東京帝國大學農學部教授、日本「公園之父」本多靜六(Honda Shiziroku)引進台灣。該樹種樹體強健,枝葉茂密,移植到台灣也生長良好,目前在台中科博館附近的健行路、忠明南路、向上路一段、三民西路等,皆有種植。
打里摺表示,這棵鐵刀木是附近耆老的共同回憶,約在70、80年前即已存在,「每回經過,都會多看一眼,高興我們當年一致的決定。」
而久樘開發旗下的頂級民宿「樹也 ChooArt Villa」在開發時,大量保留了當地樹種,並加種樟樹,用10年時間復育土地。為了不影響樹型,施工無法依照一般建築來制定,4年只蓋好4間獨立建築,但也成為許多高端人士的秘密景點。
而遠雄建設在單元二的新成屋「遠雄一品」基地3,087坪,有2,300坪均為社區花園,建蔽率約24.3%。花園中種植有不同季節開花的樹種,例如櫻花、藍花楹等。單元二高綠意、低密度的自然環境相應共生,據悉已有許多台商、企業主購買來自住,或為兒女置產。
當都市化已成為發展必然的態勢,植有大樹的公園、社區就像藏有玉石般的令人欣羨;而「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處世智慧又豈不是人生的哲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