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親近土地、珍愛生命,才能懂得人與大地有著密不可分的連結,今年度咱糧學堂計畫攝影比賽第二名得主,老師們除帶孩子認識各式各樣的種子外,翻土、播種、除草、施肥、收割,透過作物成長的過程,一步步帶著孩子與土地對話,孩子們一方面好奇於大麥與小麥的不同,一方面又驚呼種子萌芽與成長;更結合教師組織資源,善用老師們自主專業的能力,為孩子們設計一系列有趣的課程。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學校教育應該與學生的生活經驗連結,不能自外於社會而孤立自存。桃園市大坑國小卓馨怡老師說,去年桃園市教師會引進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和喜願共合國合作之「復興國產雜糧計畫--咱糧學堂」活動,陸陸續續在各校開花結穗,小麥的黃、紅藜的紅橙紫,為校園中披上了繽紛的外衣。也貼切的表達辦理咱糧學堂的初衷。
大華國小讓孩子們用麥稈喝紅茶,真正了解什麼叫「麥香紅茶」;瑞塘國小使用收穫的紅藜小麥做饅頭,體驗品嘗自做糧食的感動;長庚國小帶孩子們參觀聯華實業,了解種子到食品的過程……;並搭配如攝影比賽、強納森列車到校園活動,讓整體課程更具多樣性與深度。
桃園市教師會理事長張瓊方認為,不僅是孩子面對作物成長的驚喜,還有更多是來自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雜糧在校園,絕對不是只有種的人看見,校外、校內、師生、家長、貴賓,都會因為看見而認識、因認識而了解、因了解而關心。校園中的良善互動,就是在這點點滴滴中產生;國產雜糧運動,就是這樣在教學現場扎根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