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貿易代表團5月1日啟程前往中國,多位專家提醒川普政府警惕中共再次「耍小聰明」,同時也建議說,如若中共再次使用拖延術、承諾與執行脫節,美國還有其他選項可用。
彭博社4月29日發表旗下記者舒曼(Michael Schuman)的「中美貿易談判,中共在耍小聰明」評論文章,文章分析中共近期宣布的市場改革措施,其真正的受益人是中共,係為幫助中共打敗全球經濟中的外國競爭對手,通過開放來統籌外國公司、外國資本以及外國技術。
無獨有偶,《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金(Josh Rogin)也撰文警告說,北京過去一個月內提出所謂讓步,諸如承諾進一步開放中國金融業、購買更多美國天然氣、允許外國汽車公司全額投資、降低一些關稅等等,其中大部分都是以前承諾過內容,並未觸及中美貿易的核心問題。
歐亞集團分析師也在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中美貿易談判可能「只是北京拖延的一種方式,是過去美國政府掉進去的同一個圈套」。以下是專家對中共當局對汽車以及金融領域承諾開放的深度剖析。
放鬆汽車管制為2025計畫
中共的耍聰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近期宣布的放鬆汽車行業管制。北京承諾取消外國汽車製造商與中國合作夥伴組建合資企業才能在當地生產汽車的要求,對電動汽車的限制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就開始執行。
但放鬆對電動企業行業的限制並不是中共此舉的真正目的。彭博社的文章指:「電動汽車是中共要發展的目標產業,是《中國製造2025》計畫中特別支持的行業之一。中共想控制電動汽車的生產,本次釋放的『改革』只是實現該目標的必要步驟。」
相比之下,普通汽車的合資規則就解禁地非常緩慢。因為與新能源汽車不同,舊式內燃汽車並不是優先項目。
開放金融只因資本需求
同樣的,高風險、高回報的道理在中共治下的中國也行不通。因為外商進入哪些領域,都需要遵循中共「明」的投資指南,同時還需面對中共「暗」的監管約束。
在金融領域的開放也是如此。2017年,中共宣布將放寬銀行、證券、保險公司和其它金融機構境外投資者的所有權限制。表面上,這些措施對希望加強中國業務,特別是基金管理和證券領域的外國金融公司來說是好消息,他們將可以獲得多數控制權。
但是,最終獲利的仍是中共。彭博社的文章指,中國的金融業已陷入壞賬以及不良操作,所以中共政府樂於從國際投資者那裡獲得新鮮資本。
而單個投資者能在中國市場取得多大進展又是另一回事,因為除了所有權限制,海外金融公司在中國開展業務還面臨其它「暗箱」監管。
專家:首次談判不會有重大突破
美國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國際貿易問題專家巴菲爾德(Claude Barfield)5月1日撰文說,美中貿易談判的關鍵是堅持不懈、以及制定長期戰略。
他主要研究對中國貿易政策、世界貿易組織(WTO)、知識產權以及科技政策,曾擔任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顧問。
他分析,美國貿易代表團第一次進軍可能不會取得重大突破,但至少可以把中共國家資本主義——在貿易和投資上設置的主要障礙——反競爭的做法擺上桌面。
巴菲爾德認為:「如果中共拒絕讓步,那麼美國應該制定一套組合對策。同時,加快WTO的起訴行動。」
相對於懲罰性關稅,他建議強調投資和資本市場互惠可能是更有效的途徑,因為WTO對投資政策和資本市場的監管相對關稅管制更少,更容易避開來自日內瓦的有效性挑戰。
「如果北京仍反對開放式改革,美國應逐步關閉中國在美國的投資和經營。而進一步升級的話,美國可以把中國公司排除在美國資本市場之外,包括證券交易所上市以及使用美國承銷商進行資本募集」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