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際

新南向進軍東協 技術優勢是台灣強項

【記者徐翠玲/台北報導】關於新南向進軍東協,台灣最能發揮優勢的產業,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黃志芳7日接受《POP撞新聞》採訪時指出,技術面包括太陽能、綠能、科技農業、水產養殖、智慧城市、電動車等,以及推廣珍奶與小籠包等本地美食的餐飲服務業,均為指標性產業,都符合新南向政策欲延伸台灣內需市場至他國,藉以達成提升產值,壯大企業甚至形塑國際品牌的終極目標。

黃志芳從多次出訪印度、印尼、越南、馬來西亞與菲律賓的經驗,分析南亞與東協諸國狀況。他表示,印度在2025年將會有14億人口,GDP達到5兆美元,1億1千萬戶新屋建築需求,基礎建設預算約有1.5至2兆美元;25至34歲勞動力4億8千萬,中產階級人口達到5億5千萬,並起碼有15億隻智慧性手機的商機,是目前世界各國虎視眈眈的投資市場。

印尼是東協十國龍頭。黃志芳說,國境遼闊(1萬8千餘島),天然資源豐富,深具發展潛力,同樣是未來值得持續關注並伺機投資的重要場域。曾被期待會是下一個世界工廠的越南,仍吸引許多台商前往設廠投資,但因過度熱門,逐漸發生缺工現象,工資調整幅度也高,與2005年的中國相仿。一直被國人忽略的菲律賓,人口破億,僑匯數目驚人,消費力旺盛,地理位置與台灣相近,又是英語系國家,市場不容輕視。

至於中國一帶一路與台灣新南向政策,是否會產生競爭甚至衝突?黃志芳表示,台灣與中國不存在競爭關係。一帶一路主要投入港口、水壩、高速公路與高鐵等大型基礎建設,以活力旺盛中小企業為主體的台灣並不擅此道,軟硬體資源虛實整合、跨業結盟並配合IoT(物聯網)等技術上的優勢才是(台灣的)強項。

黃志芳提到,用台灣技術優勢開拓內需市場,才是新南向政策的宣導目標。不過,世界各地市場都是他們關注對象,但存在政治敏感性時,就必須以區域穩定作為前提,才有更進一步的考量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