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教育園地

為特殊孩子建立永遠的學校與希望(3)――專訪林正盛導演、韓淑華老師

文/張天泰(Knight)
Q2:想請問韓老師、林大哥,多寶藝術學堂的成立目標想要做的事是什麼?

林大哥:

打開門讓特殊孩子進來,用接納的心、寬容的心讓他們可以發展,最後這些孩子還可以回饋這個社會,共同呈現其美麗的、多元的生命樣貌,所以這是我作為一個理事長,願意成立這個協會,最重要的一個宗旨。

也許我會去找企業、有錢人來贊助,也許我會找一些很用心、願意投入在特殊孩子藝術開發的人們,這些人願意來這裡當志工,就各種形式我們都在尋找,只要願意來支持這裡,來這裡幫助當志工,我們都會很開心,不會有分別心。只要有善願善行,願意投入在這個藝術學堂,一直累積、累積聚沙成塔、涓水終成大海、這個藝術學堂就會壯大。

我曾問自己為什麼要成立這個協會?我的祖父曾以一句話作為討論社會時事的結尾:「如果這個社會有資源的人,願意分享自己的資源給需要的人們,不管是多或少,這個台灣社會就會有『希望』,如果有資源的人因為自私,不願意分享就沒有希望。」

祖父的話與身教給我了啟示,我是一個電影導演,不是企業家,但我知道錢在社會裡,如果我們邀請這些有資源的人們一起來幫助藝術學堂,一起協助開發這些台灣特殊孩子的藝術潛能開發,讓學堂與特殊孩子走出一條路來,目前我能做的就是這個。

韓老師:

這些孩子的邏輯不同,每個孩子,每個生命在這個地球,看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種,連結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種,在這麼多年來與這些特殊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就可以知道他們回應這個世界的方式不同。

我在診療中心看過一個三歲多的孩子,第一次看到我就蹲下來聞我襪子的味道,我覺得太特別了。像我們這些已社會化的人,從小到大常會被建立成一種熟悉的模式,但特殊孩子比較難透過外部的力量讓他們建立一種社會化邏輯模式,你要用不同的方式來連結他們現在不同的生命狀態。

當初建立多寶學堂就是希望為不同年齡的特殊孩子建構一間「永遠的學校」,有一個空間讓孩子學習、生活與成長,是一個開放式的教育空間,不是封閉,是可以與社會連結的學校。

我遇到兩個特殊孩子,都是三十歲,是大孩子,見到我第一句話就是:「韓老師,你這邊是學校嗎?」我的理解是這個大孩子渴望著學校,我這樣回答孩子;「對阿,這是一間學校,然後是一間很小的學校,來這邊都是愛畫畫的孩子。」然後他再問:「那我的同學都到哪裡去了?」我感受到,這群特殊孩子需要一個永遠的學校,來一直協助、陪伴、支持他們。為了使這些特殊孩子延續學習的生活、有同儕有朋友,所以一所永遠的學校就在我腦海裡產生了。(下週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