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缺電問題,經濟部長沈榮津21日表示,從7月到12月備轉容量率可維持6%,約200多萬瓩裝置容量,相當於核二或核三2部機組,或台中火力發電廠4部機組可以備轉,萬一有機組臨時當機等可做備援。此外,備用容量率原預估為11.8%,若加上核二2號機,可增加到14.5%,今年如果沒有發生用電量大增或重大事故,應該可以穩定供電。
沈榮津指出,最近有7部機組加入發電行列,其中大林新1號機、通霄新1號機、大潭7號機3部已商轉;大林新2號機、通霄新2號機、通霄新3號機、林口新3號機4部則是併聯試車,將增加567萬瓩發電量。另,所有大修機組大概5月底全數歸隊併聯通電,核二2號機98.5萬瓩也在6月17日滿載運轉。
沈榮津表示,今年如果沒有發生用電量大增或重大事故,備轉容量率維持6%以上,應該可以穩定供電。2019年備用容量率約15.2%、備轉容量率10.2%;2020~2025年備用容量率都維持15%以上、備轉容量率都在10%以上,不會有缺電的問題。
關於產業朝向大數據發展等供電問題,沈榮津回應,雲端、AI、IoT接踵而來都談智慧化應用,造成產業結構調整,高值化產品留在國內,高耗電的生產則移往海外,不在台灣,減少用電部分可補充數位時代產業用電所需,尤其像IC台積電3奈米、5奈米,在這次能源規劃電力供應都已納入考量,應該沒有問題。
能源局長林全能補充,過去在用電需求端,推動很多節能、節電工作。節電從產業面來看,是降低電力密集度,據2008~2017年統計,產業電力密集度年均改善降低1.47%,代表產業發展過程中,生產訂單雖增加很多,用電跟生產已有脫鉤現象。過去做節電工作,加上未來用電大戶每年平均要節電1%的目標來看,經濟發展與用電成長確實已有脫鉤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