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中國

地方債陷危機 中共藉新政轉嫁百姓

【記者何堅/報導】近幾天中國爆發「疫苗之火」,熊熊火勢之下,一則關於國稅地稅合併的新聞顯得悄無聲息,儘管這則消息背後,可能掩蓋的是一座幾近噴發的火山。

近日中共印發《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要求確保年底前完成國稅地稅合併的改革。

1994年國稅、地稅分離的分稅制,對於20年來的中國經濟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分稅制讓地方政府有了經濟動力(壓力)去廣開財路,於是土地財政出現了,房地產泡沫越來越大;於是政府融資平台出現了,地方政府債務越來越膨脹。

24年前分家的國稅地稅徵管,如今為何重新合二為一?儘管黨媒宣傳說此舉是為了提高徵管效率、降低徵納成本,但中央財大財稅學院院長白彥鋒認為,「國稅地稅合併之後,稅務局不僅僅是收稅,非稅收入也可以納入稅務局管理,這和美國的國內收入署性質有些相似。」

時政評論員文昭則認為,這是為新稅種的開徵鋪路,意味著在生活層面能夠觸及到社會大眾的改變,即將到來。

一句話,就是政府(中共)現在急需錢,需要財政單位以更多名目、更加高效地向企業和民眾徵收更多的錢,尤其是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處在爆雷邊緣之際。

分稅制曾經釋放出地方債這頭猛虎,中共現在將其重新合併,應該是不指望能將地方債關進籠子,更可能是為了填補無底洞似的地方政府債務缺口,而磨刀霍霍,準備收割新稅收。

民眾應注意債務轉移

7月13日,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將申報建設地鐵的經濟總量、財力門檻提高3倍,並設下了一個軟性指標——債務率(60%),即財政資金投入不得低於40%。這個地鐵遊戲規則的變動,或許是財政政策轉變風向的前奏。

中共黨媒《經濟參考報》7月20日發表頭版評論稱,不要指望舊發展模式「迴光返照」,其中點名「地方政府仍以各種方式超出地方實際舉債」。

中共持續敲打地方政府的「兜底幻覺」,當然不代表它準備改變專制體制、讓政府能夠破產,而是試圖竭力推延地方債的快速增長。

巨大的地方債危機,不僅對中共而言是無解的死循環,對於普通百姓而言,更預示著前方高危,因為中共無法消除地方債的無限膨脹,但卻能將債務泡沫部分轉移至民眾身上。

財經專欄作家孫驍驥認為,中共會將地方債擊鼓傳花,轉移至居民債務。而轉嫁地方債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房市和股市。

中國家庭債務近2年來激增,時間上正好是中共去槓桿、地方政府剔除不良債務的時期,其中的邏輯比較耐人尋味。孫驍驥認為,最近2年中國房市去庫存,導致中小城市的房貸大量增加,中國家庭債務70%來自房貸,實質就是民眾在幫助地方政府和國企「去債務」。

孫驍驥指出,中共如今對地方債表態強硬,就是明示地方政府可以有較大空間來自己尋找方法處理債務。而中國的歷次股市牛市,也都有為地方政府和國企融資而上漲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