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中醫養生

偏頭痛治療

中醫將偏頭痛粗略分為脾腎不和、肝鬱氣滯、氣血虧虛、痰瘀互阻等等不同型辨證施治,但主體上以肝氣鬱滯為主。(123RF)
中醫將偏頭痛粗略分為脾腎不和、肝鬱氣滯、氣血虧虛、痰瘀互阻等等不同型辨證施治,但主體上以肝氣鬱滯為主。(123RF)

文/鄧正梁(濟德中醫診所院長)
偏頭痛(Migraine)是一種反覆出現的慢性頭痛,通常為單側,伴有搏動,持續時間可達數小時至數天,伴隨症狀有噁心、嘔吐,對光線敏感,對聲音敏感,活動也會加重疼痛,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可感到先兆症狀,如短暫的視覺,特殊的感覺與語言,特殊的肢體障礙,都預示著頭痛的即將發作。 

目前現代醫學的解釋認為是大腦皮層的興奮度增強,腦幹中三叉神經核的神經元痛感控制異常。治療可用止痛藥止痛,止吐劑止吐,特殊用藥有如佐米曲普坦或麥角胺,在鎮痛藥效果不佳時選用。佐米曲普坦 (Zolmitriptan),是一種選擇性5-HT1刺激劑,通過刺激顱內血管和三叉神經系統交感神經上的受體,引發顱內血管收縮,抑制炎症物質釋放,從而作為一種治療偏頭痛的藥物。麥角胺也是一種血管收縮劑。 

60%的偏頭痛患者有前驅症狀,在病發兩小時或兩天內出現,如情緒變化、易怒、重度憂鬱,或欣快、疲倦、特別希望吃到某種食物、肌肉僵硬(特別是頸部)、便祕或腹瀉、對某種氣味或噪音敏感等。 

典型偏頭痛是單側性、搏動性,從輕微慢慢變成劇烈疼痛。但有超過40%的偏頭痛是雙側性的,並伴有頸部疼痛。 

偏頭痛主要症狀結束後,影響可能會持續好幾天,許多人感到在疼痛發作的部位出現痠痛的情況,還有人思維會受到一定影響,感到疲勞或「宿醉」的感覺,出現頭痛、認知、消化道症狀、情緒變化與虛弱無力。 

偏頭痛的引發因素很多,包括壓力、飢餓、疲乏等等,月經來潮時更易出現。 

偏頭痛的診斷主要基於症狀。無先兆偏頭痛的診斷則可按照國際頭痛協會規定的「5,4,3,2,1標準」來判斷:

發作五次或五次以上。持續時間長達四小時至三天。滿足以下兩種以上:單側;搏動;適度疼痛或劇烈疼痛;肢體活動可加劇疼痛或肢體活動出現障礙。出現以下一種或多種情況:噁心嘔吐;恐光、恐聲敏感。 

偏頭痛的治療要避免觸發、控制症狀和藥物預防。在頭痛發作前期,使用藥物會更有效。頻繁使用藥物則可能導致用藥過度性頭痛,使頭痛愈發嚴重和頻繁,尤其是曲普坦類藥物、麥角胺和麻醉性止痛劑。

偏頭痛預後是可變的。有些症狀會持續存在,有些會逐漸減輕,但有些發作變得愈加嚴重和頻繁,這一類的建議加上中醫治療。

中醫將偏頭痛粗略分為脾腎不和、肝鬱氣滯、氣血虧虛、痰瘀互阻等等不同型辨證施治,但主體上以肝氣鬱滯為主。肝鬱化火、肝陽上亢可說是偏頭痛的發病主因,治療上以瀉肝火、疏肝氣、平肝熄風為主,用藥有如:天麻、鉤藤、石決明、黃芩、梔子、夜交藤、夏枯草等等。

偏頭痛是醫療花費很高,勞動力損失很大的一項重要原因。據估計,在歐盟國家中,偏頭痛是花費最高的神經系統疾病,因此對於頑固性偏頭痛,更應好好調理,早日讓病情緩解。◇

鄧醫談養生
現任正梁中醫診所院長,畢業於台北醫學院醫學系,曾任外科專科醫師,之後到南京取得中醫博士學位,是國內少數專攻中西醫整合治療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