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民眾對於中醫治療感冒、流感的療效常有誤解,認為中醫無法像西醫一樣快速地退燒,治好感冒及流感。其實,傳統中醫在治療感冒及流感,早已累積了數千年的經驗,是相當寶貴的。
中醫把這種廣泛流行傳染的疾病歸屬於「溫病」的範疇。在中醫,「溫病」是感受四時各種溫熱或溼熱毒邪所引起的多種急性熱性病的總稱,它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感染性(指傳染性小、不需嚴格隔離的)和多種傳染性及某些非感染性(如中暑)的急性發熱疾患。像SARS及麻疹,即屬於溫病。
「感冒分型」症狀各有特性
中醫在治療溫病時,是依據病情的症狀表現及發展的速度,將之歸納為溫熱病和溼熱病兩大類。這兩類疾病各有特色,例如:
溫熱毒邪具有強烈的熱毒,來勢較急,易於化燥耗傷人體的陰液,甚至產生痙厥抽搐等影響到神智的動風症狀。溼熱毒邪含有溼與熱兩種特性,它除了含有熱的性質外,還含有陰凝濁滯、重著黏膩等溼的性質,溼與熱膠著的結果,常使病情遷延多日未癒。
激發人體自癒力 不再怕生病
中醫在治療溫病時,相較於現代醫學,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中醫不管它是何種病毒的感染,經由病情的症狀表現及脈象、舌診、觀齒等辨證論治的結果,即可歸納出它是屬於那一類的病情,而予以適當的藥物。服用中藥之所以能發揮抗細菌、病毒的效果,在於中藥能激發人體的免疫系統,利用人體自己的免疫系統來對付外來的細菌、病毒。所以中醫治療SARS、H1N1、H5N1等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時,並不是說開專門抗SARS、H1N1、H5N1病毒的藥,而是根據感染病毒後的病情症狀表現及個人體質狀況,開立符合他病情表現的藥物,透過激發他本人的免疫系統來自主地抗病毒,治療疾病。
當然在感染病邪時,有的人會發病,有的人不會發病,這主要是跟個人的正氣(即免疫力)是否充足有關。所以《黃帝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只有在正氣虛弱,不能禦邪,邪氣乘虛入侵,導致陰陽、氣血的動態平衡失調時,才會發生疾病。
了解體質「預防感冒」
若從感染溫病的內因條件而論,容易發生溫病的體質主要可分為兩大類:
一是素體陰虛,則陽熱偏盛,溫熱毒邪與之同氣相感,就最易入侵。容易造成陰虛體質的人,大多數是嗜食燒烤炸辣等食物之人,造成素體陽熱偏盛;或是長期熬夜晚睡、縱慾過度而耗傷陰液。
二是素體脾虛,水溼停聚,或過食肥甘、生冷,損傷脾胃,以致臟氣不和,臟腑功能失調。
因此,在預防疾病的感染上,除了須注意上述的幾個要點外,平時要多注意身體鍛鍊,並注意環境及飲食衛生。
《黃帝內經》云:「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一段,即是防病、養生的重點,讀者宜謹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