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王健專覽】北極圈爭奪戰

造成海洋循環變動的環境訴求已變成北極圈融冰後世界各國最關注的問題。(123RF)
造成海洋循環變動的環境訴求已變成北極圈融冰後世界各國最關注的問題。(123RF)

文/王健(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創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第十屆理事長)
在地球上北緯66度33分以北之地域圍成一個北極海,其四周有美國、加拿大、冰島、丹麥、挪威、芬蘭、瑞典與俄國,總共有八個國家皆有領土在北極海的四周,我們稱為北極圈。

在此圈中住有少數民族約400萬人,為了維持共同之秩序,經由八國構成一規範由「北極評議會」主導,其他之參加者約有13國以觀察者名義加入,其中包括日本。由於冰的融解快速使得開發北極圈之行動一步步在加速進行中,同時也對影響生態之破壞,及造成海洋循環變動的環境訴求已變成北極圈融冰後世界各國最關注的問題。

在極寒地帶只有夏天才能通行之路徑,到了2030年在航道上的冰勢將溶解殆盡,也將使歐亞之間之航程大大地縮短,除此占有地表上1/4的石油和天然瓦斯,勢必成為國際間競爭激化之對象。

近來地球暖化之議題令各國造成很大的麻煩,日本連日在猛暑中已接近40度之氣候在過日子,俄國北極圈孟曼斯克發現32度之異常氣候。丹麥氣象研究所也發現北緯80度附近,本來一向以零下30度的地域,最近出現升高20度到零下10度,其變化之紀錄從1958~2002年推移而來,世界氣象機關(WMO)在2017年發表地球上之海水面積1,338萬平方公里,在觀測史上顯示最小。而美國海洋大氣局(NOAA)同年發表北極圈因溫暖化之結果,其冰的融解以2倍的速度在進行,若要恢復數十年前由冰所覆蓋的面積已不太可能。

由於融冰對北極圈的影響甚為巨大,最明顯的是航路問題,如果北極圈連冬季也可運行的話,則亞洲到歐洲就不必經過麻六甲海峽,也不必經過蘇伊士運河,歐亞之間的航路可縮減到以往的2/3。航行日數約可減少10天左右,更可避免海盜的搶劫及騷擾。

近年來,由於夏天可以通行,因此頗多液化天然瓦斯船(LNG)開始陸續地在通行,俄國當局在一年間發出了600~700件通行許可,2017年俄國的大型海洋公司發表了通常以破冰船帶路的情形,如今以大型商船直接就可通過,這是一大改變。

美國為開發資源透過地質調查所於2008年提出,在北極圈埋藏地底下之石油藏量有900億桶,天然瓦斯有1,670兆立方呎大約可計算出占有地球上未開發之資源有13%。俄國在北極圈的亞馬爾涅茨自治區從2017年已開始開發天然瓦斯(LNG)。

2018年1月。中國想表明其「存在感」以白皮書發表中國之北極政策,並命名北極航路為「水上絲路」,想把其列入廣義之「一帶一路」,並言明將遵守國際制定之規範,同時有意願協助格陵蘭機場之建設云云。此提議即刻招來丹麥政府的反對,對其在安全保障上無法令人信服而作罷。

冰島的多爾達遜外相,對北極圈還未成立國際上認可之條約,經常看到俄國在北極圈做軍事演習,大聲疾呼除了環境和經濟問題外,安全保障才是真正問題所在。◇

王健專覽
王健老師以術科第一名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又負笈日本東京造形大學深造。 (1) 全國麥克筆第一名師.亞洲第一麥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