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的變革,新政府以「產值興業」、「富國強兵」為目標,大量地派出留學生3千人進行西化政策。從交通、軍事、政治體制、機械造船、造機,擴及相機、鐘錶、服裝等,可說全盤移植西洋的科技及技術為澈底西化,甚至和西洋諸國通婚。除了政府致力改變當時國家體質外,民間也不遑多讓。
由作家星新一所著的一本書《明治,父親,美國》可看出尤其祖父、父親參與文明開化之過程及努力的樣貌。其祖父喜三太對農業之產業振興,提供現代化之改革案,其子喜星一20歲赴美,苦學念到大學畢業,歸國後創立製藥工廠,其信念撼動了日本社會,也成了推動日本向上之原動力。同時呼籲社會上有志者要改變日本不能只靠政府及其官僚,民間必須有自立之精神才有希望達成「富國」之理想。
日本除了改變經濟體制之外,也同時引進了資本主義的種種思想,在工業化以後必和西歐列強從事強烈之競爭,在軍事上經過日俄戰爭,日清、日華戰爭及最後之太平洋戰爭引來毀滅性的失敗。
戰敗後卻以驚人的速度恢復並復興,其成長之快,日本的前首相吉田茂的著作中可知,明治維新100年後意即在50年前,日本已完全達成工業化之目的,然而同時感受到國家的前途不知何去何從,由於國家剛剛投入民主主義及國際主義,紮根未深政府的運作及政黨間之默契也不夠成熟,遂引發了官僚主宰國家,即國家太強,民間太弱的現象,莫名其妙的啟動了戰爭,人民成了官僚揮霍下的祭品。
日本自明治維新發起以來,大約可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由農業國家轉換成文明開化之國,強調「富國強兵」之近代化政策。第二階段為官僚治國,四處征戰,使國家處於壞滅之境地,幸能停掉軍事設施發展經濟致能在後來居上之姿成為經濟大國,甚至號稱「日本第一」。第三階段為沒有劇本的時代,自稱為非正常之國家,國家沒有軍隊只能守不能攻,人民對國家之認知朦朧而渾沌。在2018年9月中旬,日本首相連任之後號稱要使日本變成「正常國家」其意即可製造攻擊性之武器,急欲改變綁住日本的「桎梏」將其鬆綁,改變憲法第九條,有人說自明治維新以來官僚體制之復僻,將使日本又重回老路,在此世界動盪不安的情形下,少子化、高齡化的日本在未來能有多少可能,能夠殘存就已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