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芳苑浪影

〈芳苑浪影〉是描寫芳苑地區的歷史,以四段吟哦,代表芳苑的四個時期,分 別是清朝、日治、民國初年及現在。(123RF)
〈芳苑浪影〉是描寫芳苑地區的歷史,以四段吟哦,代表芳苑的四個時期,分 別是清朝、日治、民國初年及現在。(123RF)
文/沙山懷若

芳苑浪影[1]

張滿希望的帆
堅毅命運的舵
攫獲,季節風千斤重的妖孽
切割,黑水溝萬丈深的魔掌
圓瞪的龍目[2]未嘗闔眼
直直探入沙汕羅列的天然港口,番仔挖[3]
萬商雲集,人文薈萃[4]
躍升為鹿港的外港
同安人[5]的第二故鄉

丘陵棋布,流失於暴起的風浪中
綠陰蒼翠,橫陳在破舊的灶腳內
千帆落盡的港灣
舶來品不再是岸上輕易的陳列

搖櫓擺盪的竹筏
縫補的魚網是生活沉重的鋪張
逐漸傾倒的房舍,終究撫平了
那凶惡猛撲的浪潮
沉寂在這片廣漠的潮間帶上

林投葉刺不進三千里外的雲霞
木麻黃擋不住九降風下的塵沙
真正擔起村莊續命的重軛
是老赤牛堅韌的頸項
通往蚵田,長長的牛車路

老赤牛堅定地踏浪趕潮
轉進牛棚,乾乾的稻草稈
老赤牛認命地反芻餘味
北風颯颯吹落了沙汕[6]的沙丘
朝夕不斷的潮汐,卻淹沒不了
深深印在海灘,老赤牛裂痕的蹄印

來自濁水溪的滾滾泥濘
沉積在這片台灣僅存的溼地
孕育了百千億萬生物
無論是地下、水裡、或是天空中
混濁的潮水,帶來牠們美味的食物
烏黑的泥沙,掩蔽牠們安居的處所

鋪上了水泥的海路,如同兩條張開的手臂
長長地展延這片豐富的生命之地
在退潮時分,鐵牛車振奮的招呼聲中
熱情地歡迎新奇的踏米[7]
小心翼翼地印上,這片珍貴的芳苑溼地

[1] 〈芳苑浪影〉是描寫芳苑地區的歷史,以四段吟哦,代表芳苑的4個時期,分別是清朝、日治、民國初年及現在。雖然芳苑曾經繁榮一時,但是現在人口外移嚴重,成為彰化西南落後的偏鄉,好像海裡的浪潮,高起又低落,只留下依稀的風光流傳在老一輩的口耳之間,如同幻影一般,因此,詩以〈芳苑浪影〉為名。

[2] 戎克船的船艏兩側繪有顯著的魚眼,稱為「龍目」。

[3] 「番仔挖」有見於史書者,是在道光16年(1836)出版的《彰化縣志》,有一天然港口,在道光年間作為鹿港的外港,當時流行一句諺語:「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斗(北斗),五番挖。」可見繁榮的盛況。

[4] 據〈重建普天宮碑記〉記載:「考諸彰化縣誌載,本鄉開發甚早,先有港之形成,後有庒之形成,道光初年,始名番仔挖。庒即現之迤西一千公尺處也,背山面海,南北東丘陵棋布,終年綠陰蒼翠。…本鄉興於清,敗於日,盖其興也,大陸船舶往來輻輳,萬商雲集,人文薈萃,家詩書而戶禮樂,民阜而物豐;其敗也,日人為隔絕祖國文化,關閉海港,禁止互通往來,遂使繁華稱盛之地,頓成窮鄉僻壤,荒廢不堪回首矣。」

[5] 芳苑的先民,大多是從福建的同安縣乘船來此定居。

[6] 芳苑地名的演變,從清朝時期的番仔挖,到日治(1920年)改為沙汕,再到戰後(民國35年)的芳苑,總共演變了3個名稱。

[7] 「踏米」:台語發音,是蚵農必備的膠底鞋,質輕防滑,並且防止雙腳被蚵殼割傷,時下要到芳苑溼地的遊客,也需要穿上一雙「踏米」作為防護。◇

沙山懷若
本名洪勝湖,彰化縣人。學經歷:新埔工專機械科、成功大學中文系、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曾任國中教師、園藝工、文化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