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90年代前,中共召開全會的時間比較隨意,其後,中共形成慣例,一般每五年召開一屆中央委員會,通常召開七次全會,每次全會各有側重。一中全會一般選舉中共新一屆領導人、政治局常委以及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成員等。二中全會,則是在全國兩會換屆前召開,主要討論新一屆國家機構的人事問題。三中全會則在二中全會當年的第四季度召開,一般討論「大題目」、重大決策,最受人關注。四中至六中全會在此後每隔一年的第四季度召開,審議當年各種事務,議題基本圍繞經濟、三農、黨建、行政體制改革等。七中全會一般是下一屆代表大會的預備會。
而今年中共一再打破慣例,先是加開了一次討論修憲的二中全會,將原本決定換屆人選的二中全會改成了三中全會,現在又將「承上啟下」的四中全會提前召開,其功用應與以往的三中全會相同,都是為了討論「大題目」,而且很明顯的是,已經等不到明年再召開。對此,港媒稱,一年召開三次全會的情況只在中共1958年大躍進時期出現過,而時隔60年後再度發生,表明「相關議題刻不容緩」。
從當前北京當局內憂外患的局面看,也確實如此。在外,有美國貿易施壓以及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於中共全球擴張、滲透野心的警惕和反制的壓力;在國內,除了利益集團不斷攪局外,貨幣超發、經濟政策導向錯誤等惡果業已顯現:股市跌得慘不忍睹,房市走入寒冬,製造業下滑,人民幣不斷貶值,物價飛漲,稅收明降實增,民營企業難以為繼,面臨著被國企併購的危險,失業人數增加,惡性事件如P2P爆雷、假疫苗、非洲豬瘟蔓延等讓民眾心驚膽顫,至於此起彼伏的退伍軍人上訪、各行各業的討薪,更是在透露「民生之多艱」。
無疑,民心喪失的中共當局並非沒有意識到政權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並非沒有意識到自己正陷入困局。
而坊間對於解脫困局不乏真知灼見。如香港大學SPACE學院常務副院長劉寧榮教授在演講中,給出的是讓民眾參與國家發展、不能一人獨尊天下、建立一個可以保護個人自由和尊嚴的制度、要更加開放、接受一個全球都認同的價值觀等解決之法。至於直接點出貿易戰並非是美國挑起的,而是北京當局自我認知的錯誤,從而導致了戰略上的錯誤的地產大佬任志強,則認為北京的恰當之做法是將自己的大門真正打開。
這些意見會體現在四中全會公報中嗎?根據海外媒體的報導,北京高層將在全會上就中美貿易戰、民營企業的市場定位以及中國經濟、外交、軍事形勢進行闡述,繼續強調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將越開越大。近日似乎也有跡象表明,中共當局不會放棄開放。
10月19日,在股市狂跌後,中共副總理劉鶴、人行行長易綱、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分別接受了官媒的採訪,談及了一些現實問題,對外傳遞了一些信號。
比如劉鶴稱,中美貿易摩擦對市場造成了影響,但心理影響大於實際影響。換言之,就是有些人反應過度了。問題真的只是心理影響嗎?迄今為止,世界所有人看到的是:中共不願遵守世貿規則,不願遵守承諾,不願就公平貿易與美國達成協議,而且通過加徵美國進口商品關稅、支持國企、擠壓民企、貨幣貶值等來與美國叫板,這又怎麼能讓投資者、商家不「反應過度」,或者選擇撤離,或者關門大吉,或者只能坐以待斃。所謂聽其言觀其行,中共的所言所行可曾給人們一點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劉鶴在談及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時,指錯誤和偏差出現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高層支持民企的政策並沒有改變,因為民營經濟在整個經濟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貢獻了60%以上的GDP。因此,那些為了所謂「個人安全」、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行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問題,必須堅決予以糾正。
劉鶴這番言論應是代高層傳遞信號,或許也是在為四中全會力挺民營經濟做鋪墊。但是在馬雲坦言「大陸企業家的日子不多了」,在馬雲「被退休」,在知名企業被強迫賣掉海外資產回國投資,在國有企業一再收購民企,在當局下派「書記」到民營企業加強思想管理,在企業被不斷加稅,在中共政策朝令夕改的情況下,北京高層的姿態究竟能起多大作用呢?所謂的減稅、融資難問題,在中共處處腐敗的當下,能切實落實嗎?能讓企業家們重塑信心嗎?
對於慘不忍睹的股市,劉鶴似乎充滿了自信。他援引國際機構的評估,認為中國正在成為最有投資價值的市場,泡沫已經大大縮小,上市公司質量正在改善,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因此可以選擇投資。他還列舉了五大措施,包括鼓勵更多資金進入股市。換言之,現在中國股市已經跌得很慘了,可以入場兜底了。問題是,被兜底的企業有多少可以起死回生呢?被騙入股市的資金到底將肥了哪些人?
劉鶴還表示,「改革開放大政方針已定,關鍵在狠抓落實」,要落實「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問題是如何實現這「六穩」呢?繼續在貿易戰中與美國背道而馳,估計這「六穩」沒有一個可以穩下來。
再看易綱、郭樹清、劉士余的採訪內容,也都是在配合劉鶴的言論,即股市波動是受投資者預期和情緒影響,支持民營經濟,執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營造良好的經濟金融環境,繼續全方位擴大開放,支持外資資管機構在境內設立法人機構,從事包括股票等權益型資產在內的資管業務,等等。
從劉鶴等人的言辭看,即將召開的四中全會在涉及經濟問題時,應已經定下了一個基調,即不會關起大門,不會放棄對民營經濟的支持,以穩定民心。但似乎並無跡象表明,北京會樂意在改變自身經濟結構方面、在遵守承諾方面做出讓步,因此,在這樣基礎上的改革開放,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沿著這條自認為正確的「開放」道路走下去的北京,前路只能是死胡同。
正如曾經的全會通過「依法治國」貌似鼓舞人心但實則現狀依舊一樣,四中全會傳遞的如果依舊是高層不願改弦更張,通過的決議再「鼓舞人心」,也註定起不到鼓舞和穩定民心的作用,因為認知上錯了,戰略上也自然錯了,劉鶴所希冀的「更好」的明天也絕不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