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中國

中共再救股市 或重蹈4年前覆轍

【記者古清兒/報導】近期中國股市跌跌不休,10月18日大盤更是失守2500點,上市公司股票質押不斷爆倉中共當局也如此前股災時,再推所謂「救市」方案。分析認為,這些措施不可能長久扭轉整體市場。中國經濟基本面在不斷轉差,投資者對中共越來越失去信心。

陸股10月18日跌破2500點,10月19日,中共副總理劉鶴和「一行兩會」負責人先後向市場喊話,推出「救市」方案。

中共證監會主席劉士餘鼓勵、支持地方政府成立基金購買部分上市公司「質押」的股票,防止因爆倉而令股價暴跌;央行行長易綱表示會針對性放水;負責管理保險業的銀保監則表明將放寬保險資金入市投資,包括購買上市公司質押了的股票及其他有前景的公司。主管金融的副總理劉鶴也出面喊話,試圖「救市」。

20日,中共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第十次專題會議,直指兩大任務,其中之一就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說,中共高層緊急開會,再加上劉鶴19日的喊話中把支持民企說成了「政治任務」,可見中共已經認為事態危急到何種程度。

李林一認為,劉鶴露面說話明顯是代表了中共最高層的意思,加上金融機構三大負責人一齊喊話,又是通過官媒《人民日報》、央視、新華社等官媒釋放,這次中共「搶救」股市動作之高調,超過2015年「暴力救市」。

2015年中國A股遭遇大幅暴跌,中共也曾採取「國家隊」花上兆元人民幣托市及暫停IPO業務等措施。

分析:陸股再下跌 或引發金融危機

路透社報導,A股在本週進入冬天的速度正在加快,使投資者有如驚弓之鳥,恐慌氣氛瀰漫。

Wind數據統計,截至10月19日,仍有近1/4的上市公司存在高比例質押風險——3,554家上市公司中,大股東質押數占持股數比例超過70%的上市公司高達855家。

在這波股票下跌過程中,很多上市公司與大股東的股權質押進入了「質押——瀕臨爆倉——補倉——再次瀕臨爆倉」的惡性循環。而且,2018年第四季度至2019年第一季度,將是股權質押到期的高峰期。

據估計,目前陸股股權質押融資規模逾4兆人民幣,平倉規模可達數千億。

中共為「救市」 政策朝令夕改

針對當前風險集聚的股票質押,銀監會除要求銀行「採取恰當方式穩妥方式」處理外,郭樹清表示,允許保險資金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不納入權益投資比率監管。

這一表態實則改變了保監會2017年1月《關於進一步加強保險資金股票投資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中的規定:保險公司投資權益類資產需要滿足占保險公司總資產的30%和單一股票投資占保險公司總資產比率5%的要求。2015年股災時,這一比率曾因救市上調至40%和5%。

中共「救援」民企的動機遭質疑

針對上市公司存在的股權質押危機,中共地方政府、地方國資、銀保監會、銀行業等也開始「救援」。但對於中共出手「救援」上市公司的動機,卻遭到外界質疑。

據報,深圳市政府斥資數百億「輸血」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隨後山東、北京、河南等地方政府紛紛開始出手。此外,地方國資也「接盤」上市公司,化解股權質押風險。

10月13日,一名已與國資平台進行股權入資的上市公司董祕對陸媒透露,「國資平台將接盤瀕臨爆倉的股份,不設置平倉線,質押率可以達到七成。中小擔給的利率標準是11%,但優質企業的利率可以降至9%,另外還可以再向政府貼息4個點,利率降到5%。不過後續國資還有分成條件,如果股價上漲了,增值部分國資平台還要分走三成。」

對此,李林一認為,中共部分國資直接瞄準民企第一大股東,謀求實際控制權。趁著股市下跌,國企把優質民企逐步收入囊中,這種行為其實是進一步加劇了「國進民退」。

路透社報導稱,國資平台此次行動並不是純粹當一個「救世主」。報告研究發現,國資取得控制權的那些標的民營公司,普遍基本面較好、估值較低。

在安徽、河南、北京、上海、四川、湖南、福建等10多個省今年都有當地政府資金買進上市私營企業的股權。

分析:中共「救市」只能暫緩問題

李林一說,劉鶴和「一行兩會」負責人的所謂「救市」,只能暫緩一下問題。隨著中國經濟不斷下行,加上中美貿易戰打擊經濟前景,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只會越來越差,民眾對中共越來越失去信心。股市是經濟基本面的反映。

李林一認為,2015年,中共「暴力救市」後,陸股一直不見起色,而且過了4個月後,股市更是跌到更低。只要中國經濟沒有實質的改善,未來股市又怎麼可能真正轉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