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中國

扭轉經濟困境 市場自由化是正解

《南華早報》11月11日發文指出,中美貿易戰加劇中國經濟困境,中共慣用的刺激政策已經不再能解決問題。市場自由化是唯一能夠扭轉其經濟萎縮的現實選擇。(STR / AFP / Getty Images)
《南華早報》11月11日發文指出,中美貿易戰加劇中國經濟困境,中共慣用的刺激政策已經不再能解決問題。市場自由化是唯一能夠扭轉其經濟萎縮的現實選擇。(STR / AFP / Getty Images)

【記者張婷/綜合報導】中美貿易戰加劇中國經濟困境,北京慣用的刺激政策已經不再能解決問題。媒體評論說,市場自由化是唯一能夠扭轉其經濟萎縮的現實選擇。

《南華早報》11月11日報導說,提起中國經濟,北京一直面臨著「短期經濟穩定」和「長期成長」之間的選擇。換句話說,就是政府干預和市場自由化之間的選擇。

隨著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中國經濟出現大幅放緩。中共最近承諾制定新措施,對抗經濟上「不斷成長的下行壓力」。

中共刺激措施不再有效

在1998年和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期間,北京曾採取了大規模刺激措施,目的是在外部需求下降的情況下,保持其經濟成長。

雖然很少有經濟學家預計中共會重複出現這種大規模刺激政策,但中共政府已全面放寬宏觀政策,3次削減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以增加流動性,批准更多地方政府發行債券,以及放寬金融監管。

報導稱,所有這些政策選擇都旨在穩定短期成長。但是,隨著中國經濟成長模式的快速變化,這種干預將不再像以前那樣有效。過去,中共政府可以通過鼓勵巨幅擴大信貸以及對基礎設施進行資本投資來取得經濟成長目標,但這種投資往往導致產能過剩、浪費以及隨之而來的大量壞帳。

《南華早報》說,現在的問題在於,中國對基礎設施的債務融資投資越來越不可持續,因為過去幾十年的投資熱潮導致基礎設施飽和,現在有數百個機場、發電站、跨區域高速公路和鐵路建設,更不用說鋼鐵、水泥和鋁產業的產能過剩。

因此,經濟改革和市場開放對於解決中國經濟疲軟背後的根本問題至關重要。隨著中國日益融入世界,只有市場自由化才能使中國公司及其產品在全球市場上更具競爭力。隨著中國3個經濟成長引擎(投資、出口和消費)中的兩個陷入困境,中國的成長潛力在於其經濟轉型,從一個以國家主導、投資和推動出口的模式轉變為一個以創新、發展服務業等因素推動的模式。

文章最後提出希望,中國要能夠加速市場改革和開放,不要減緩這種努力,或者是,更糟糕地轉向擁抱史達林的國家計畫和毛澤東主義的自力更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