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現象是家庭購買食品過量為其原因,若能控制食物之用量,每餐皆能用盡或把剩餘之食物和別的料理混合且培養調理食物之能力,則食物之浪費將必減少,或家庭裡所剩未開封之食品設法捐出,讓生活窮困之家庭可以藉公益的機制得到幫助。
在富裕的社會,常見食餘被拋棄,不但增加垃圾量且對社會造成不平等之評價。2018年3月國內發表了第二屆食生活大賞之活動,主要的宗旨針對食餘問題,提出變革之計畫,藉東日本大震災的痛苦經驗揭櫫減少食餘之種種見解。2018年一年中全國受大颱風、水害、地震之自然災害,人民在災難中對「食」的問題遇到強烈的教訓,災難發生後,自家的自來水停止流通,瓦斯被切斷,電力消失,家裡無法煮飯,至便利商店則貨架上無貨可買,此時若能培養在危難中求生存之道及生活之技巧,則必然可以處變不驚、安然過關。諸如在北海道膽振地震發生時,有一聰明的超商,在自家裝設了發電機及給油裝置,並即刻協助受災地區緊急救援之行動,此經驗傳遞了一項訊息,若每一自治體中之企業能像上述之超商平常即準備有防災機能,則對災難發生後之應變有十足之幫助。
在東日本大震災發生後,厚生勞動省(相當於台灣衛生福利部)即刻設立國內食品之基準,原則上以國內製造可能之食物,不依賴水與火而馬上可以食用之食物,還須兼顧營養之平衡,及常溫保存之可能。政府還鼓勵開罐後可以直接食用之液體牛奶,參照芬蘭製之乳兒用罐頭。大阪市自2018年開始將對地震、豪雨、颱風、酷暑出現之災害地區發動企業群針對災難發生後的市民提供最迅速之協助。
在災難發生後,最受困擾的有銀髮族,他們無法像一般市民咬食或吞嚥,日本有「介護食品協議會」提倡各食品工廠要遵照UNIVERSAL DESIGN FOOD之規範製造老人食品及食物。通常高齡者在體力、免疫力及營養不足的情況往往因低下而影響生活機能,自2000年起為了高齡者之福祉,管理營養士協會主張對高齡者提供之食物,必須加註其用法及適用者之標示,特別以LOGO MARK顯示其適用者之範圍,此老人大國在災難發生後問題叢生,未來台灣難免擺脫類似之困境必須早做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