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從中共當局發布的數據來看,來中國旅遊的外國人,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在總體上增加了。2017年,「入境旅遊人數為1.39億人次,同比增長0.8%」。2016年,「入境旅遊冷淡狀況(就已)逐漸改善」;「入境旅遊總人次達1.38億,同比增長3.1%。從「歷年國內入境遊人次及其增長」的圖表來看,近10年來,除了2008、2009年以及2012、2013、2014這三年的入境人數出現持續下跌之外,其它各年都呈「攀升」狀。
儘管總體人數在攀升,但官方的報告卻指出,來中國旅遊的境外遊客以「港澳台」為主。比如2016年,「港澳台遊客仍是入境旅遊主力,外國遊客在入境旅遊中占比不到20%」;2017年,「港澳台客源市場占總體市場的79.09%,主力地位依然穩固」。從真正的海外遊客其實占比不高來看,攜程某高層人士所說的「簽證辦理的困難,是阻礙外國人來中國旅遊的首道門檻」倒顯得合情合理了。
實際上,攜程的報告通篇都在強調,國際遊客數量出現赤字,是因為中國簽證辦理的方式、費用、效率問題。該報告指出,「外國人來中國旅遊的簽證辦理,其便利度在世界上排名倒數第六」;同時建議,要「創新簽證體系,建立自助申請平台,……推動便利化發展」。但問題是,攜程難道不知,簽證是否便利,全在於護照的含金量?這與報告中提到的「免簽有待放開」有關。
如今,護照含金量排名第一的新加坡,擁有159個免簽國家和地區。北美以及西歐緊隨其後,不相上下。就連台灣也有137個國家和地區給予了護照免簽或落地簽證的待遇。而這些國家和地區大部分都互為免簽國。那麼中國大陸呢?相比有72個國家(2018年)對其免簽,中共當局卻只對新加坡、文萊、日本這三個國家實行了普通護照的免簽政策。
可見,只要中國對更多國家實行免簽,也就不存在簽證難辦的問題了。相信對來中國旅遊人數的增加也有所助益。但問題是,對更多國家、尤其是歐美國家開放免簽,中共能有這個膽識和魄力嗎?
此外,從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對中國免簽的現狀來看,相比外國人來中國,中國人走出國門的意願似乎更加強烈。這或許才是中國旅遊業長期存在「逆差」以及國際遊客數量出現赤字的關鍵原因。
有圖表顯示,從2004到2013年,「中國旅遊收支逆差急劇增加」。「2009年,中國遊客海外消費437億美元,境外遊客在中國消費397億美元,中國在國際旅遊市場上首次出現逆差」;此後,「差額越來越大」。2013年,逆差從2009年的40億猛增至769億美元。自2013年,「中國出境遊人數和購買力均躍居世界第一」之後,該國就一直保持著「全球最大出境遊客源國」的地位。對此,中國國內輿論甚至還掀起了針對「有錢為何非要去國外花」的探討。
儘管中國旅遊業出現收支逆差主要是由於「出境遊」太火爆,但出境的火爆與入境的冷清竟在原因上有重疊之處。早在2014年,陸媒就曾報導,「赴中國旅遊的遊客出現減少,也(是因為)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大氣汙染、人民幣升值和食品安全問題等負面影響」。北京旅遊委更直言指出,「較頻繁的霧霾是入境過夜遊客人數減少的原因之一」。
除了上述原因,還有文章分析稱,「宰客、欺客現象依然存在」。比如,的哥繞路、其它載客司機亂要價、導遊強制購物等現象都很常見。而「景點人頭攢動、配套設施跟不上」,也是中國旅遊所凸顯的硬傷。
這類長期存在的問題不僅不招老外待見,也讓中國人覺得心煩。儘管由於人多,交通費用、景點門票不便宜,中國國內的旅遊消費支出能保持增長的態勢;但花錢玩不好,卻是中、外遊客在中國旅遊之後所形成的共識。也就是說,外國遊客,尤其是歐美國家的遊客不願到中國旅遊,顯然不能只歸因於「簽證難辦」。
不難想像,一個對自己國民都沒有吸引力的國家,又如何能吸引外國人呢?如今,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出境遊客源國」;根據2017年,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輸出國」。從有錢不在中國「花」到有錢不在中國「住」,人們這才意識到,如今中國的國民對自己所身處的這個國家,早已從心煩變成了絕望。
〈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指出,「70%的中國被訪者認為,腐敗、不公平、特權、環境、教育、食品安全、醫療水平等因素是他們移民的重要原因」。對此,有文章披露,「現在的移民人群追求的並不是財富,而是為了簡單的生存需要以及那份安全感」;「他們依然很熱愛這個國家」,只是「渴望體制變革的時代儘快來臨」。
可見,這些移民者們看的再清楚不過,只要不解決中共「一黨獨裁」的體制問題,中國就是一個無法生存、且難以給人帶來安全感的國家。看來,無論是旅遊,還是居住、投資、經商,中國留不住本國國民以及海外民眾的心,都只能在中共身上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