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人之所以長壽和此兩樣功德有極大的關係,尤其是吃生魚的習慣是世界少有之文化,也促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生魚片文化」列入有形文化財。
日本水產廳自2012年推廣「漁國之幸福」運動,讓四面環海的情況下,可享受多樣魚貝類之選擇,人們可以享受各類魚種,並促使對魚的消費擴大其口號即「FIRST FISH」(魚類第一),讓人民輕鬆的可獲得不同味道之魚類商品。為了推動「吃魚第一」運動,有公辦之魚類商品之選定會,被選上之商品可以貼上具有公信力之LOGO MARK,同時解釋調理之方法及手續,也涵蓋料理之時間及價格,自2018年9月起已有3,200項商品被選定。
由於近年來魚介類的種類有越來越多,造成消費者對商品之認知有不足的現象,為了普及魚食文化之推廣,民間開始對人才之培育透過「魚類達人協會」之認定,推出海產類食品達人之資格認定制度。成為達人之條件為對於的名稱、產地、漁法、調理法、營養等,所有漁類相關之知識,可以做「傳人」或「講師」,現在具資格人數已達451人。
魚種固然很多,但有一部分地域,人人對吃魚相對的有排斥之現象,被稱為「低利用魚」(little used fish),尤其有頗多連名稱都叫不出來的魚,在一部分地域呈現所謂的MINOR FISH(未成熟的魚類)。在美國的河流中要釣魚,對所謂的MINOR FISH是不可以釣的,此文化也傳染到日本的魚界。
不成熟的魚,在默契上把是無法利用做食用,因此,這吃魚的國家,魚類分為兩類,一為可供大眾食用之魚,還透過公信力推廣並培養「魚達人」(Fish master),讓人民享受魚的好處,其二為低利用魚。吃魚文化不但在日本國內到處有魚產類為主食之料理店,如今普遍擴展到世界各地,在舊金山、倫敦、法蘭克福、約翰尼斯堡、曼谷、雪梨、聖保羅等,幾乎全世界都有日本料理之餐廳出現,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定,如今已成為世界性的美食文化。然而從2018年起日本恢復在南極捕鯨之行徑,目前受到WWF(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及綠色和平組織之強烈抵制,吃魚吃過頭也令人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