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桃園

透過各種「共學」 實踐「大溪,我的博物館」

期許街角館作為「共學」行動的先鋒,捲動更多夥伴加入,一起將大溪這座博物館的共識。(桃園大溪木博館提供)
期許街角館作為「共學」行動的先鋒,捲動更多夥伴加入,一起將大溪這座博物館的共識。(桃園大溪木博館提供)

【記者徐乃義/桃園報導】桃園市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以下稱木博館)以「街角館、田野學校、社頭文化保存、現地保存、記憶徵集」等計畫,持續與居民共同發掘與累積地方知識,連結生活紋理並喚起在地認同。核心的共學夥伴「大溪街角館」是居民可以參與實踐、用行動改變生活的具體基地,充滿著主人的特色及真實生活的接待溫度。

桃園市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安排107年度街角館的授證儀式大合照。桃園市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安排107年度街角館的授證儀式大合照。(桃園大溪木博館提供)

木博館自2015年3月28日開館以來.為展演地方魅力,與居民共同提升文化生活,將大溪當作一座博物館經營出宜居、宜遊的生活,透過各種「共學」的方式,連結居民一起採取行動、改變地方。自2016年起,辦理「大溪學論壇」讓在地知識藉由居民的行動挖掘、表現出來。今年以「地方社群共學的實踐」為主題,邀請參與的居民行動者登場發表,並與專家學者共同對話;另策劃「社群共學行動展」,呈現大溪各個區域的共學行動成果,與論壇同步揭幕,即日起於武德殿附屬建築展至6月16日。

街角館最重要的元素是各個街角館館長,每年皆有目標地參與投入、行動及改變。本次大溪學論壇開幕式安排107年度街角館的授證儀式,肯定21家街角館的行動,並期許街角館作為「共學」行動的先鋒,捲動更多夥伴加入,一起將大溪這座博物館的共識。

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大溪木博館不只是桃園首座博物館,也是全臺僅見能實踐「生態博物館」特色的文化基地,除了持續與居民合作保存、活化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更以博物館精神轉化大溪長年社區營造的能量,逐步帶起又一波地方文化行動。從初期老城區的4家成長到今日授證21家的大溪街角館,包含木藝、豆干、文創、旅店等多元類型,且從大溪老城區擴散至內柵、三層、頭寮、南興等地區,影響更多居民主動參與自身產業、家族史的挖掘和展現,實現「大溪就是一座博物館」的理想。鄭文燦讚揚每位參與者把「大溪.我的博物館」當作己任,以自己能做到的方式,貢獻大溪學的累積與發揚。帶領大家別上「共學響應徽章」,象徵2019大溪學論壇是大溪全面共學行動的新頁。

本次論壇集木博館成立以來,持續參與博物館運作的專家學者觀點、大溪街角館館長、地方居民的參與實作及其他案例分享,大溪豐沛的居民行動能量,透過「社群共學行動展」於武德殿附屬建築展出歷年累積成果,由各地區共學夥伴們挖掘出的精采故事、歷史發展脈絡、在地生活的真實感受以及常民文化內涵等,展期自3月28日至6月16日,歡迎來看展認識大溪的「共學」如何產生「行動」,進而「改變」地方!◇